八一中文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架空 >三国之殖民海外 > 第415章 宦官充军 (21)

第415章 宦官充军 (21)(8 / 12)

谦其实只是在临死前献出了小半个徐州,甚至只有他还实际掌控的州治所在的一郡。

但曹性依旧投桃报李,表陶谦长子陶商接替徐州牧。

陶商不从,上表要就任封国,为大汉开疆扩土,天天去堵曹性的门口相求。

最后曹性同意,上表陶商为亭侯,就封国徐,于中南半岛建国,并留任徐州牧五年,五年期间可以招募徐州百姓迁往封国徐,做徐国国人。

五年后,陶商去徐州牧之印,曹性将徐州刺史之印转交陶谦二儿子陶商之弟陶和。

公元三一七年,大汉自高祖刘邦建立大汉以来的第317个年头,陶谦病故的第二年,益州牧刘焉行将就木,瘫痪在床,请求朝廷将留在洛阳为郎官的几个儿子送往成都。

袁绍暗中以刘焉出兵攻打楚军关中、汉中为威胁,最后败露,曹性也不生气,将早在把控洛阳时就拐到身边的刘焉最小的儿子刘璋送到了成都。

公元三一八年,刘焉病故,刘璋举益州,实际只有蜀郡、巴郡两郡,献给了楚军。

自此益州大门洞开,楚军长驱直入,益州剩下的郡县、郡属国,全部落入楚军之手。

楚河,也就是后世的湄公河,将益州西南与中南半岛贯穿在了一起,大量的益州百姓随被封亭侯,就封国巴,楚河中游建巴国的刘璋一起南下封国。

同时刘璋留任了五年益州牧。

五年后,刘璋的长子刘循继任益州刺史,刘循能力远超刘璋,并得到了后起之秀的法正、张松的亲昧,三位后起之秀在益州大展拳脚,将南蛮与西面的羌族氐族都收拾的服服帖帖。

将益州疆土直接推到了青藏高原的脚下,也就是后世的康巴地区都纳入了益州的治下。

在公元三一八年,刘璋献出益州之后,天下只剩三家,也就是二袁一曹。

赵之袁绍最弱,也就掌控着天子,但还是经常被齐楚轮流攻打,每次攻破赵地之后也不侵占,掠完人口就走。

不管是楚军还是齐军都是如此,只是手段软硬程度不同而已。

几年过后,原本最繁华的司隶洛阳、弘农、河东、河内,冀州,以及慢慢繁华起来的幽州,外加一个并州上党。

这些赵军的地盘,在灵帝时期时有着总数不下一千多万的人口,除了战乱死去的,剩下近千万人口经过齐楚几年的掠夺人口。

在公元三二二年的时候,除了坚城、坚坞堡,再无野外之民,总人口不到百万,少了十倍。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