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第三卷完结篇(1 / 8)
康熙皇帝瞅着他兴致高昂、迫不及待的样子, 毫不客气的笑话他,“你小子就一张嘴巴, 虽然朕也知道,大清国已经具备做一个东方首领大国的底气, 却也不敢像你这么大言不惭。”
“虽然现在海外贸易中, 各国都认可了我们的银锭和银元, 确实是时候开始组建货币联盟。可要全面发行纸币的话, 就算你有办法做到杜绝纸币仿造的事儿, 又如何能让人们答应,用一张轻飘飘的纸张就把自己手里的金银铜币换掉?”
想到要开始发行小面额的纸币取代铜币银元, 心里头欢喜高兴的太子殿下,随口就来,“纸币确实有一个最大的致命缺陷, 它本身就一张纸,不具有任何价值,也不能直接行使价值尺度的职能,只能作为一个价值符号间接行使货币的职能。”
“但是纸币的制作成本低廉,易于保管,携带、运输,还能解决目前我们的铜料紧缺问题。最关键的是,它可以解决铜料在铸造中的损耗和亏空,以及流通中的笨拙和贬值等问题。”
目前大清国的商贸往来方面有免脚力、不贬值的交子、会子,朝廷也一直在刊印加盖官府印鉴的官钞、大清宝钞,但是平民老百姓日常使用最多的却是铜币, 出门办事儿,各个都是挎着个大大的,沉甸甸的荷包。
他发现自家皇阿玛还在眉头微皱静心思索,立即开始劝说,给他加把劲儿,“儿臣知道,要在大清国内强硬的实行低面值纸币,尤其是让其他国家认可我们的纸币,阻力很大。”
“可是我们不管在铸造铜钱方面如何折腾,都是两难的困局。降低铸钱成本,国内的铜钱价格立即大幅下降,造成经济秩序的混乱;提高铸钱成本,铜钱价格很快增昂,各个铸钱局亏损严重,铸钱业面临崩溃的危机。”
想到因为国内铜料紧缺,每年都要远赴其他国家大量收购洋铜,他就小眉头紧皱。
“不管是改铜六铅四为铜五铅五,亦或者铜四铅六,都改变不了铜料日益紧缺,民间私铸成风的事实。现在横贯东西、南北的各条沥青官道都马上要进入翻修阶段,飞机的研制也进入了收尾阶段,前几天儿臣看玩具处的报告,发现他们的发动机研制也有了重大突破。”
“因为现有的沥青路面不大适合跑两三个拖拉机大的大卡车,儿臣正在考虑怎么改进路面运输。但是不管怎么拖延,未来的五到十年之内,大清国的海陆空交通必然要上一个新的台阶,国内外的人口流动频繁,发行全国统一的小面额纸币取代铜币和银锭,儿臣认为,是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