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二章 驾崩(2 / 3)
人敢真的喊出个“反”字。这些藩王们,可比那魔教余孽高福兴要清楚得多,深知面对他们的父皇,他们不会有哪怕一丝的胜算。
但现在,朱元璋死了。
能镇住这些跋扈藩王的帝王死了,虽然几位年长的皇子,如太子朱标、亲王朱、晋王朱,都已在他之前故去,但仍有几位实力强横的攘夷塞王在,其中就包括实力最强的燕王朱棣。
王戈是从多个渠道得知朱元璋驾崩消息的,他甚至可以肯定,在齐王府、青州州衙得到朝廷派往各地的讣告和遗诏之前,他就已经知道。而消息渠道之一,便是从北平而来的信使。
这位信使除了带来朱元璋病故的消息外,还有道衍和尚的指令。
燕王亲自带着三千精锐,一路南下,要去京城奔丧。
在朱元璋颁布的《皇明祖训》中,对藩王进京所带兵马有明确的说明:“凡亲王入朝,其随侍文武官员,马步旗军,不拘数目。若王恐供给繁重,斟酌从行者,听。其军士仪卫、旗帜、甲仗,务要鲜明整肃,以壮臣民之观。”所以带一部分兵马入京,其实是合法合理的。
但问题是朱元璋的遗诏说的很明确:“……皇太孙允仁明孝友,天下归心,宜登大位。内外文武臣僚同心辅政,以安吾民。丧祭仪物,毋用金玉。孝陵山川因其故,毋改作。天下臣民,哭临三日,皆释服,毋妨嫁娶。诸王临国中,毋至京师。诸不在令中者,推此令从事。”
除了确立朱允的继承权外,还要求葬礼从简,不要太多的陪葬物品,也不用金玉等物品陪葬。在山中建设的陵寝就很好,不需要他处另建陵寝。全国百姓只需悼念三天,不要时间太长,影响了百姓的正常生活。最重要的是特别提到了“诸王临国中,毋至京师”,明确不让诸王奔丧吊唁。
很显然,朱元璋也知道这种时候,平稳过度,让皇太孙安稳登基是最重要的,诸王若是汇聚京师,容易出幺蛾子。
而且现在这个敏感时期,燕王麾下的护卫,又都是久经战阵的精锐,这么多人在京畿腹地能有什么样的影响,可想而知。朱允只要是不傻,都不可能让燕王带兵进入京师地界的。
王戈知道燕王是想趁着朱元璋刚病逝,各地还没从这个消息中缓过劲来,朱允还没有建立起皇帝的威权,趁着这个当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鼓作气,抢下帝位。
但问题是,他能想得到这一点,朱允和他身边那些本就对诸藩王极有戒心的大臣,又岂会想不到这点?
这个时候,反倒是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