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架空 >长风万里尽汉歌 > 第三百四十六章 千古留名李清照,走投无路黑宋江

第三百四十六章 千古留名李清照,走投无路黑宋江(2 / 4)

经”,即先有经典,再钻研经典去探求其中的道理;宋儒是“五经注我”,即先有自己的思想,再歪曲经典来加以诠释。王安石的《三经新义》似乎就是个典型例子。】

谁敢说沈括不是儒生?谁会说岳飞不是儒将?

时代发展到今日,千百年的演化下,儒家不仅从名义上成为了中华文化的代表,实质上也成为了中华文化的主体。

农学、工学、法学、武学、算术、医术等等,已经完全被收纳为儒家门下了。

这就是一个海纳百川的故事。秉着拿来主义,儒家在自我发展的过程中,需要什么就从别家哪来什么。而别的学派为了保持传承也不得不在外体上披上了一层儒皮。

那不愿意如此的,就只能被历史长河的惊涛彻底湮没。这是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淘汰掉的不仅有那些‘顽固不化’的学派,同时也有儒家内部的守旧人。

久而久之的,那些外体上披着儒皮的学派,仿佛也真的就变成了儒家。

千百年的光阴,帝王皇权的支持,已经叫儒家壮大到了一个不可颠覆的地步。陆谦从不否认这一点。也所以他自信满怀。因为只要是皇权支持的,在强大的压力之下,儒家就会自动的、主动的去适应、去靠拢这一变化。

儒家士大夫是最顽固的,同时也是最容易改变的。

因为这个学派与中国的历史,与中国的发展,已经深深地结合了起来。它从来不是一个学派,学识、读书,在中国老百姓的思维里,早就与做官富贵划上了等号。

追逐权力,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儒家士大夫的本质。这要这一点不变,陆谦相信,儒家就会主动发生变化的。而赵明诚、李清照夫妇,就是沟通梁山泊与儒家士大夫的桥梁。

当然,不能否认陆谦也是很想见见名传千古的易安居士的亲面。

丈夫的话李清照具听在耳中,可她却没有回话的精神,也没有说话的精神。年纪刚三十出头的易安居士当然不是病重,她这是心病。

丈夫这一路上的表现就像一把尖刀插入了两人本来亲密无间的爱情中。她第一次知道自家这个学问精湛,为人谦和的丈夫,竟然是如此的怯懦之人。

二人成婚十余年,婚后感情和谐,以收集金石字画作趣。因为政治因素,赵氏亲属被迫隐居乡里,赵明诚和李清照来到青州定居下来。赵家由显贵变成了普通百姓,对他们而言,却是因祸得福。二人得以把全部的精力都投放在金石、字画和古玩上。赵氏夫妇每得一本奇书,便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