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架空 >长风万里尽汉歌 > 第四百九十二章 魔涨道消【求订阅】

第四百九十二章 魔涨道消【求订阅】(3 / 4)

周程道学,而好事功取利。那些士林败类,自就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文人无耻起来,祖宗都会不要,何况是道学。

“此般情形始于去岁秋冬时节。”陈瓘是好不叹气,却也无力阻挡。他不能要求所有人都像他一样不是?那样的话,他也就籍籍无名了,如何能在北宋末年的士林中搏得偌大声名?

任伯雨看了陈瓘一眼,没有想到事情还有这般曲折。自从梁山军横扫齐鲁,后者的名儒名士或是被清算,或是落荒而逃,再有就是‘寂寂无声’。齐鲁之地与偌大中原汉土,实则是切割开来。内中消息、情形,少有人知晓,任伯雨也是如此。

现下听到陈瓘如此说,纵使他年逾七旬,性格已渐平和,也瞬间气的面红耳赤。

事功之学与北宋中期后逐渐兴起的道学,相差太甚,乃是根本上的偏颇。虽说后世的程朱理学在朱熹这位集大成者还未出世之前,尚没有彻底成型,更不似明清两朝那般成压倒性的优势。但理学的根基在北宋时期已经被夯实了。

后世人说,理学是中国古代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天理”即是道德神学,为儒家神权和王权的合法性依据,以儒家学说为中心,兼容佛道两家的哲学理论,论证了封建纲常名教的合理性和永恒性。

后世人自然会说理学空谈误国,陆谦显然就是这一理念的受影响者。对于周敦颐和二程等十分之不屑。

可在如今这士林当中,这种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学说,影响力却是十分之广泛。若不是靖康之耻叫赵宋痛彻心扉,恐怕都不需要等到朱熹,理学就已经大成。更不用待到南宋末年,理学才会被官方定为官学。

这种学说只用来‘修身养性’,规范自我,还是甚好的。陆谦就觉得理学的‘理’字,就是华夏民族自古传承的传统美德,就是广义上的华夏民族社会价值观。虽然那一个个张口闭口都是理学的道德先生,本身私下里并不能真就一一遵守。

但作为一种广义上的道德理念,还是有一定的用处的。只是这玩意千万别跟政治结合在一块。

从古到今,国家利益都是弱肉强食,可不会有那般多的温存谦和。

陆谦也不知道该怎么做,才能将学者和政治彻底的区分开,或许这是一个需要长时间去解决的问题。但他现在可以做到排斥道学先生。儒家如果真是一‘明智’的群体,他们自然会做出选择。

事实证明,陆谦想的没有错。那‘明智’的儒家士子,果然是拿节操当饭吃的货色,在梁山军的优势确切显露之后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