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六章 帝王基业(2 / 5)
耶律和鲁斡为天下兵马大元帅。三年后天祚帝立耶律和鲁斡为皇太叔,虽然按辈分,耶律和鲁斡却是天祚帝的叔祖父。但这个不甘紧,重要的是这个名分。皇太叔寓意如何,不言自明。虽然那时耶律和鲁斡已经年过六旬了。
七年后耶律和鲁斡病逝,其子耶律淳自然不会傻到去‘继位’皇太叔,却也地位超然。尤其是他接任了其父南京留守职位。
天祚帝早前如此抬举耶律和鲁斡,一大目的就是要耶律和鲁斡放弃上京职位。后者也答应了。
众所周知,辽朝设有五京,即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巴林左旗)、中京大定府(今内蒙古宁城县大明城)、赵州城辽阳府(今辽宁辽阳市)、南京析津府(今北京市)、西京大同府(今山西大同)。
辽国的五京不是王朝的政治中心。辽前期的皇都上京和圣宗以后被称为都城的中京,都是名义上的国都。这是因为辽朝的政治中心在捺钵,契丹人行的是四季捺钵制。
捺钵,指辽皇帝四时外出渔猎时设立的行帐。可视为“行在”。
辽圣宗以后形成定制:春捺钵在长春州鱼儿泊,夏捺钵在永安山或炭山,秋捺钵在庆州伏虎林,冬捺钵在永州广平淀。辽朝皇帝一年四季往返于四时捺钵,北南面官各机构主要成员,都随同皇帝在捺钵。冬、夏辽帝还要在捺钵召集北南的臣僚会议国事。
是以,这五京实则上是各自所在地区的行政中心。圣宗以后的中京也只有部分官员留守,处理一般事务。五京皆设留守司,为南面官,辖区称道,手中掌控军政大军。契丹本族人口多分布在上京道、中京道,按部族管理,首领称令稳。圣宗时候有五十一部,首领改称节度使。
耶律和鲁斡在上京留守位上做了足足四十余年,在契丹诸部落中,岂能没有丁点的影响力?
即便是他移到了南京留守任上,也不意味着虎落平阳,这更多是一种交换。
耶律和鲁斡死后,耶律淳接任南京留守,至今也有九年光景。这对父子从上京来到了南京道,却又是十多年的经营,就仿佛是扎在天祚帝胸口的一支利箭,有心拔除,却又顾忌重重。但看着不管,却又会缓缓危及到天祚帝的性命。
二者间的矛盾虽被女真人忽的爆发出的威胁所压制,却并不意味着彼此就没有隔阂了。那怎么可能呢?
其二就是天祚帝自家子嗣的皇位争夺。
其后宫有两人,一元妃萧贵哥,为萧夺里懒皇后的妹妹;二文妃萧瑟瑟,为国舅大父房之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