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二章 此计可行否?(2 / 4)
敌人自武关方向来,就会绕过潼关直接进入关中,因此禁谷的防御是潼关防守的重中之重。作为潼关防守的配套,在禁谷山谷两侧建有十二个关隘,称作十二连城,因唐朝时禁止行人通行,所以才取名为“禁沟”。”朱武指着沙盘说道,其上早把这十二座关卡给一一标明了来。
“彼时要登上潼关拒守的塬体还必先要经过潼关第一道门户——金陡关。即使打破了金陡关,前面还有一条名为黄巷坂的窄路。想登麟趾塬,只能通过黄巷坂。这条路和函谷道一样,南面紧靠高原,北面和黄河之间有一高岸隆起,形成了南依高原,北临绝涧的形势,中间唯有一孔道,宽仅数米,仅容单车,也是丸泥可塞。当地人亦称之为“五里暗门”,“五里”言其长度,“暗门”形容其险峻。因为道路奇险,是以可谓潼关的天然屏障。”
“汉隋远逝,早已不须提及。且说那武周代唐时期,黄河水位下切。那刘汉杨隋之潼关,因黄河紧贴塬体流淌,要想通过潼关只能登上麟趾塬,但随着黄河不断冲刷,河道不断加深,河床便就不断下降,原来的河床抵到武周时已经露了出来,形成河滩,这便导致那行人从黄巷坂出来,不必再登麟趾塬,便可直接从河滩上过关便了。如是麟趾塬上的汉潼关、隋潼关就成为了摆设。李唐迁移潼关,从塬上移到河滩,新修建的唐潼关在黄河河谷南侧一个数十丈高的低台地上,南距麟趾塬汉潼关约四里。”也就是说,从通行价值上看,那汉隋时代潼关已可不做参考,现下的潼关为李唐时期所建的新潼关。只卡着早前的黄河河床,通行较之早前是轻松了许多。但是从军事价值上看,那两处旧日的潼关和十二连城,依旧至关重要。
朱武讲述这些话的同时,那大厅当中的沙盘上,一处按比例还原的潼关地形沙盘就摆在那儿。潼关近千年来的变化,与它的险要,随着朱武的讲解被众人尽收眼底。
如今的潼关看似‘通行’更方便了,那河床的显露让金陡关和黄巷坂的作用尽废,但即使如此要想正面攻破其关卡,却也是并不容易。宋军只要在麟趾塬顶上多屯驻军队,布置些石砲、床弩,在那汉潼关与隋潼关纷纷驻扎兵马,十二连城也动用起来,都不需要多少兵力,就能够给梁山军造成极大的麻烦。
一味的强攻猛打,那不知道会耗掉梁山军多少人马呢,还未必可以建功。
“臣以为与其猛攻潼关,不若将重心放在同州。蒲津桥一带水缓风平,只要愿付出一定代价,再做好万全准备,必然能一举攻破对岸宋军。”当年秦人便是从这儿攻伐河东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