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八章 孔家的选择(2 / 4)
但是,年百年的光阴已经早就改变了一切。此刻的孔家人早已经不是当年的孔家人了。
就像那朱明!
朱元璋的儿子里,能出九大攘夷塞王,出边巡狩,屯田安民,文治武功,个个都在水准之上。其中更有一个永乐大帝名垂千古。可后世老朱家的子孙却真多变成了猪。如今的孔家又何尝不是如此?
没了朝廷的优待,没有了财富和世袭的权利,偌大的孔氏一族初始还能抱团取暖,但不到两年,这偌大的家族就分崩离析,五零四散。
无奈何,钱财是最致命的因素。其次,陆皇帝不允许庞大如孔氏这般的家族,始终如一般存在。
这并非是孔家一族所面临的困难,而是举国之下,所有地方宗族面临的共同难题。
地方宗族族权与皇权的碰撞,那吃亏的定然是前者。
或许很多后来人都以为宗族族权在中国根深蒂固,便是皇权有时候也会有所不及。毕竟对后世的中国人来说,甚个皇权不下乡之类的话,听得太多了。
他们又怎么知道,宗族族权之所以存在,就源于其自身的合法性。宗族组织作为古代乡村社会的控制主体,从其形成之初就始终将自身的合法性作为一个重要的问题来解决。
而它的合法性就源于国家政权的认可。
而宗族族权一旦丧失了合法性为基础,即与国家政权相分离,就会面临合法性危机,遭到国家政权的沉重打击。就如现下的陆齐朝,也比如秦汉时候。秦汉时期,国家政权与族权渐趋分离,族权受到诸多方面的约制。
因为秦有法家,而汉随秦制,也有亭长、乡三老等基层官员。当国家权力进入到乡下后,这本身就已经极大的制约了宗族权力。
陆皇帝使人对地方宗族族权做过详尽的分析,兼之他自身超越时代的目光,对于地方宗族族权看的且还很透彻。
在中国的传统社会里,农村的基本经济就是个体小农经济,朝廷利用族权将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进行控制,比起单纯依靠地方政权的控制力量更为奏效。直白点说,官府权力直接作用到一家一户,这太费力费时,还保不准会出力不讨好。可个体户之上的宗族,体量大,抓起来省事,这本就是行了大方便给地方官府。
而族权之所以在后来飞速膨胀,陆谦看来,更大的原因就是国家县以下乡村控制力的减弱。比如眼下这个时代,中原历经了南北朝的战乱,历经了中唐、晚唐时候的藩镇割据,以及五代十国的征战不休。战争制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