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七章 自作孽,不可活(3 / 5)
到劳改营校场跑操。运动了后就是伙房开门的时间了。杂面馒头、杂粮饼子和加菜的米饭团子是主食,咸鱼汤、米稀饭,还有咸菜。这就是工地上给劳工们准备的基础伙食配置。
沪港在过去一年的时间里,周遭至少涌入了十万人,内里既是有‘租赁’到土地的农民,也有要来这座新兴的港口城市闯荡的商人和年轻人,但更少不了的是一家家临江而居的疍民。
疍民的来历已经遥远不可考据,有据说是被汉武帝灭国的闽越人后代;还有宣称祖先是东晋时期天师道起义失败而逃亡海上的孙恩、卢循军队残部;或者追宗到唐末时王审知入闽而被夺去田地、驱入水中的福建原住民……
这些人在赵宋一朝时候,依旧被视为贱民。然而他们都是最好的水师将士,现在更成为了沪港工地上数以万计的劳工门的肉篮子。
他们每日里扑到的江鱼,无论大小都是输往工地。后者就像是一个永远不见底儿的无底洞,吞噬着一船一船的鱼儿。
说句不好听的话,沪港工地上的劳改犯们,吃鱼肉都要吃吐了。那再好吃的东西,天天吃也有腻烦的时候,更何况那只是加了些香料的水煮鱼?
油脂?那当然有。但煎炸烹煮是不可能天天面对所有人的。
劳工中表现优异者还会得到奖励,比如鸡蛋、鸭蛋,或是监工们才有的炒菜、炖菜。这是为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陆皇帝在吃的方面并不亏待他们。他们都是重体力劳动者,只说吃喝,这里的劳工比如今天下至少七八成的人吃的都要好。
他们只要能吃得下,工地是不会短他们的那口儿粮食的。除了大小鱼外,五天之内还必有一顿荤腥。在所有的劳工心中,鱼肉都不是荤腥了。那天底下的老百姓,即便是手头松绰了些,又岂能如此?即使那些住在江河海畔的。
即便是今日里,手头都有些宽松了,逢年过节都舍不得割一块猪羊肉的也大有人在!也所以,便宜的鲸肉虽是相对难吃,可销路真的很好。
现实和时间是最容易磨掉人锐气、心劲的两样法宝。这些来自天南地北的劳改犯,绝不是一个个都忠厚老实,他们对于做工,更是从一开始就持排斥态度,但胳膊扭不过大腿不是?不想饿肚子就只能乖乖听话。就像后世陆皇帝老家的一句“俗话”——打死也不干,打不死就干了。
人就是现实动物,那最初的抗拒意识甭管是有多么剧烈,到现在也都百炼钢变成了绕指柔。
他们现在唯一的想法就是把刑期熬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