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架空 >国宝级学霸 > 第七十一章

第七十一章(8 / 9)

中领导在旁边也笑着表示:“作为你的母校,当然还是推荐二中,对吗?”

明夏:……

无声硝烟,可惜,只有她的经历这么传奇,穿越过去还能再穿越回来。

四月月底的期中考试,明夏没有参加,因为觉得没有意义,甚至后面有的时候,她还会一整个上午都直接不来上课,但这都是学校允许的。

校领导觉得,按照明夏现在的水平,学校根本教不了她什么,倒不如让她自由去学自己想要学的,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至于自制力……

都能藏拙那么久,一点点破绽都不露出来的人,自制力可能不够吗?

于是,明夏便很自由地开始了日常安排。

早上六点起来,晨跑锻炼,吃过早饭,就看量子力学的相关书籍,累了就去试着证据“哥德巴赫猜想”,每个周日下午都特意抽时间去教华国红客联盟还有网络安全部门的人,那些其实已经超过现今的计算机技术。

有的时候,她觉得有些疲惫了,就会珍而重之地把她的宝贝历史书拿出来,开开心心地翻看起来,或者和顾回舟聊一会儿天,听他讲自己修文物时的一些趣事,就完全可以当作是放松了,可以继续投入学习。

“哥德巴赫猜想”是德国数学家哥德巴赫给瑞士的朋友欧拉的信中,提出来的一个猜想。

原本,哥德巴赫的猜想是“任一大于5的整数都可写成三个质数之和”,现今流传的大多是欧拉的版本,即“任一充分大的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为一个素因子个数不超过a个的数与另一个素因子不超过b个的数之和”,也可以写作“a+b”。

这个“a+b”问题的推进,先是在一百年前,被挪威的布朗证明了“9 9”,后来是“7 7”、“6 6”、“5+5”……

直到上个世纪60年代,华国的著名数学家陈景润顺利证明了 “1 2 ”,只剩下最后的“1+1”被证明出来,就可以宣布“哥德巴赫猜想”是成立的,这也是“哥德巴赫猜想”会被另称为“1+1”的原因。

但就是这最后的一步“1+1”,却是整整半个世纪过去了,也没有人找到思路去解决,也是印证了大家的共识,便是“看起来越简单的东西其实越难证明”。

而明夏想要做的,便是试着将这最后一步“1+1”给证明出来。

时间如白驹过隙般流逝,很快,便已经五月,而在下个月初,就是6月的7、8、9,应该高考了,学生们的压力与日俱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