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外来信(2 / 3)
他的五女儿是跟着雨英大姐一起出门的。
“亲爱的爸爸妈妈,见字如面,我现在在南方挺好的,勿念!我们进的是一个玩具厂,厂长人很好,是东北的,他说他喜欢我们那方的姑娘,心灵手巧,他当兵的时候就收到过当地姑娘给做的鞋垫,一直舍不得穿还替保存起来的,所以,这次才特意到我们家乡招工……”
絮絮叨叨,从厂长到组长再到自己是干什么的 ,一一详细的交待了一遍。最后,说到了工资。
“我们的工资是计件的,厂长说干得多得得多,上个月有工人就拿了三百块。”念到这儿的时候,柴雨晴忍不住愣了一下,三百块,这个时代的物价可以办很多事了:“我们算过帐,最少也能拿一百八……”
老爸在煤矿里做工,一天才两块钱多钱还是高工资了。
柴雨晴突然间有一种想让爸爸南下打工的冲动。
当然,这是不可能的。
毕竟,他是一个上有老下有小的人,他要担起这个家的责任。
南方现在正处于改革的前沿,说句中听的话就是遍地黄金,弯腰都可以拾。
“她们晚上都不收摊子,水果什么的全是用塑料袋遮了就行了。”柴满英感慨道:“这要是放在我们家乡早就被人一扫而光了……”
柴雨晴从信里了解到此时的南方有着夜不拾遗的安稳。
后来因为外人人员的齐聚,鱼龙混杂,生生将那个地方的风俗给改变了。
人们都学会了一个字:怕。
怕了这些外来人员。
“此次敬礼。代我向阿婆问好!”落款是想念您的女儿:雨晴,一九八八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阿婆,大姐说在那边过得很好,你不用担心了。”也不知道是这些人安的什么心,居然说些不中听的话出来。
柴雨晴知道新兴事物总会被人怀疑的,不好的现象也有发生,但不是人人都是那样的。
“好,过得好就好。”万氏点了点头道:“不过,我听人说那个人还真的将她女儿接回来了。”
“打工做活是很辛苦的事。”柴雨晴指着书信上说道:“你看她们明说是八小时工作制,可是有活儿的时候就没日没夜的加班。这也不是人人都能吃得下这个苦的,接回来了自然就要说点那边的不好,要是知道她吃不了那个苦回来的,岂不是连亲事都不好找。”
“嗯,我们雨晴就是聪明。”原来是这个原因啊。
柴雨晴接受了万氏的表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