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合作伙伴(1 / 3)
一个人干,个个都要干。
不用写也不用担风险,还能多赚,不干的是傻子。
老头儿姓曾,柴雨晴叫他曾老师,以前还真是一个代课老师,只是年纪大了慢慢的跟不上时代被解聘了;五旬开外的姓宋,是江华机械厂的宣传文员,因为身体有病内退了;四十开外的姓余,地道的农民因为喜欢写毛笔字想要挣俩过年钱;最年轻的小子姓顾叫顾海,他就是一个无业游民。
“什么挣钱干什么,小姑娘,你这个要是挣了钱,哥哥给你买糖吃。”顾海笑道:“你准备什么时候写,我们怎么交货,要不要交定钱。”
什么叫无业游民啊,这个顾海以后将是先富起来的那一部分人才。
听听人家说的话,多么的专业。
“等一等,我先理个头序。”柴雨晴可不想盲目的做生意:“你们明天是不是都要赶清升镇?”
一点儿也没有错,闲场天在清江镇根本卖不了多少,而且,有柴雨晴这么个煞神挡道,他们还是有自知之明的。
“四个都去?”柴雨晴再问。
那是当然。
“你们准备卖多少钱一幅?”柴雨晴再次问道。
四人相视一眼最后还是决定据实相告。
有说卖一块五的,有说卖一块二的,也说卖一块的,这就是看菜吃饭看人出价了。
那些个老年人,自然就少一点,因为喊价高了会将他们吓跑;而中年人相对要好一点,最好挣钱的是年轻人,可惜年轻人买这东西的少。
“要不,统一价,一块二。”柴雨晴给了一个统一零售价格:“低了显得我们不好,高了也没人买。而且,你们四人都去同一个场镇,有没有想过这样不好?”
为什么呀,生意各做各。
“一个场镇就这么点人买。”柴雨晴道:“就像今天,我卖了你们就没法卖了,明天除了清升镇还不有清流镇也逢场对不对?”
这个小女孩,人小本事可真不小。
“我原计划明天让我家人去这两个镇赶集卖对联的。”柴雨晴笑道:“既然你们答应在我这儿进对联,我也就不抢你们生意了,我的意思是,一个镇真正要卖对联的人就那么多,卖的多了均摊下来也就少了,不如你们商量一下,一个场镇就两个人,价格也卖一样的,可不能自相残杀。”
打价格战最受伤的其实也是自己。
这样也行啊!
四分商量了一下,曾老师和宋师傅一个年纪大二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