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拆旧建新(2 / 3)
主任,说是她年轻有活力,容易和孩子们打成一片。
结果柴雨晴不干,以年轻没有经验为由拒绝了。
对教师这份工作,柴雨晴不是特别的热衷,那什么高大尚的想法一点儿也没有。
仅仅是因为她需要一份工作,然后这份工作能带给她体面,同时也能让她更有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如此而已。
当然,教书她还是认真的。
签于她丰富的人生阅历,更是将一堂堂语文课上得特别生动。
再加上她在小学时的开挂经历,在孩子们眼中小老师就是神奇的人物。
对,孩子们都叫她小老师,而不是柴老师,她也乐呵呵的答应了。
十六岁的柴雨晴,个头不足一米五五,她教的又是四年级,那些发育快个头高的都能和她齐肩膀了。
“小老师,您家里有书吗?”班上语文课代表红着脸道:“我想向您借两本来读。”
柴雨晴一下就愣在了那里。
家里,好像并没有书吧。
有倒是有,最近才买回来的关于养猪和栽种的文,她上着班的同时也在学这些东西,甚至配备了兽医的器械和药品,完全就是有改行的准备。
“没有就算了。”小女孩子将柴雨晴的这种错愕表情理解成了不同意。
“我家里的书都在我考上中师后被我爸当成废品给卖了。”柴雨晴撒了一个谎:“我知道后还生气了好久的。”
“这样啊!”小女孩子瞬间就变成了同情了,家有文盲就是无言的伤痛。
“你要看书的话,改天我去买一些回来。”柴雨晴知道这个时候学校唯一的课外书就是《红领巾》这种周刊,因为新湾乡中心小说地处偏远,往往来得还要迟一点。
“谢谢老师。”小女孩子觉得小老师就是好说话:“我听其他老师说过,您当时能连续跳级就是看书多的原因,我也要向您学习。”
“好!”一不小心变成了别人的偶像,柴雨晴还真是觉得挺不好意思的。
但是,有一点也提醒了柴雨晴:乡下的娃阅读量少,语文从来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从小就开始的长久的积累。
这个年代,能看的书大约是连环画之类的图书还有就是故事会。
至于名著,这些孩子连影子都没有看到。
输在了起跑线上,这就是最明显的地方。
柴雨晴想到这一点后就觉得她有义务该为孩子们做点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