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考虑问题(1 / 3)
四一班的教室里聚积的学生越来越多,有好几次她拖了一点堂,就有别班的学生哗啦的破门而入,严重影响了教学秩序。
柴雨晴觉得再这样下去真不是一个事了。
放学的时候,柴雨晴看着教室后面久久不愿离校的孩子很是同情他们。
等出了校门发现还有一个地方也是人员聚积:小卖铺!
五分钱一根的麻杆、两分钱一杯的凉水、三分钱一个的泡泡糖……五花八门充斥着孩子们的胃。
柴雨晴皱眉不已,虽然,这些东西也是小时候的美好回忆,但是,真正的吃多了可不见得就是美好的东西了。
而且,她发现一个问题:这些孩子好像不缺零花钱了。
也是啊,九十年代的孩子们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了,家里的父母都在外打工,跟着爷爷奶奶成了留守儿童。
一方面给不了的,就在另一方面来弥补。
他们无法陪伴孩子,在物质上就想要补偿,寄点生活费给老人们,隔代教育,老人们自然也舍得将钱花在孩子们身上。
这个时代的孩子上学根本不用接送,都是自己来自己回。
手上有零用钱,那就买吃的。
柴雨晴发现这个现象的时候很是难过,有些东西确实是不在经意间就改变了大家的生活。
小卖部的老太婆笑呵呵的收钱收到手软,一件件小零食递到了学生的手上。
小卖部旁边,还有一间铺子是空着了,如果不出意外,或许哪天又会变成另一个小卖部。
柴雨晴突然间有一种想法:她要开一个图书馆,和小卖部一较高下。
她也收费,只不过收不到那么高,她想让孩子们在有限的零用钱之间选择物质还是精神食粮。
想干就干,柴雨晴才没有黄校长考虑得那么多方方面面。
铺子租金很便宜,一个月十二块钱。
柴雨晴租就打算签三年的约,她要将这个约二十个平米的屋子装修打造一番。
墙要刷得白白的,然后墙的三方都订了木板,角落里还设置了几间单人坐,而屋子中间打造了一个圆形的桌椅,可以容得下十个人同时坐。
这样的设置就是为了让孩子们可以边看书边做笔记。
收费标准做了规定:在这儿看书的两分钱半天,三分钱可以看一整天,上午出去做个登记就行了;同时,书也对外借,押金是书后面的价格,大人借一天书收费一毛钱,学生借书五折,五分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