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二十四章 过去时光(2 / 3)
实际上,幸福与钱的关系并不是想象中的那样。
特别是结了婚后,幸福是两个人朝着同一个方向奔跑。
上辈子的柴雨晴这个时候是已经生了儿子了,可是,日子却过得特别苦逼。
爸爸舍不下他的一亩三分地,坚持不去她打工的地方给她带娃。
余庆的妈却以自己体弱多病多由也坚持不来。那时候的她六十三岁,她告诉余庆,要么将孩子带回家她们带,要么就不管。
办公室里的大姐和过来人都劝柴雨晴将娃送回乡下,让她们趁着年轻好好多挣一点多存一点。
柴雨晴却不干!
从怀着孩子开始她就发誓不让孩子成为留守儿童的一员。
路是自己选择的,跪着也要走远。
没有人带孩子,柴雨晴八百元的工资要用三百块请人带。
请了几个亲戚都不如意,最后是妹妹雨林给顶了几个月拉扯孩子到一岁。
那时候,在破败的民房里,柴雨晴骑着破自行车奔波回来,远远的就能看到雨林或背或抱着孩子在那儿张望。
柴雨晴一直在自责,她是自私的。
因为此时的柴雨林将两个双胞胎女儿留在了乡下那个老太婆在管,她也是一个妈啊,却为了自己牺牲着孩子们的未来。而且,她给那三百块钱的工资柴雨林打工远远要多得多。
孩子满一岁后办公室大姐出个主意,让在当地找一个年轻的人帮忙带白天带周一到周五,周六就自己带。
于是,柴雨晴找到了赵。
饶是如此,在冬天让小孩子起床也是相当的难。
每天早上睁开眼就是要弄孩子起来。
小孩子闭着眼睛总是哭喊:“妈妈我再睡一会儿!”
可是,当妈的她却不敢,再睡一会儿将他送到赵家就得迟到,迟到一天扣十块钱,那是钱啊!
漫长的冬天柴雨晴每天早上都是在哭中渡过来的。
孩子哭,她也哭 :她感觉一个都靠不住,她的肩膀要扛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
在12平方的出租屋里填满了一家三口的吃喝拉撒,柴雨晴萌生了想要买房的打算。
告诉了余庆,余庆回答:“哪来钱。”
“没钱就借,借钱也要买。”柴雨晴感觉这不是她想要的生活了,儿子越来越大,他们却连像样的床都没一张,她想要为儿子创造好的生活条件。
柴雨晴甚至都看好了房子了,首付三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