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二章 新的中心(2 / 3)
,买乡村的土特产,只要拿着和贵的vip卡还享受优惠。
“姐,你真是厉害了。”柴雨林打着电话赞扬她:“立明说你介绍的客户占总客量的百分之二十了。”
那还真不错。
“你家胡专员这一年多的成绩也不错,怕是要升官了吧。”当初大湾村和大杨村都怕种庄稼没收益,现在才发现,他们错了。
油菜籽还没有收,就订下了,一收后就用车子拖到加工坊去加工,然后客人们就拖走了,比往年更好卖。
打谷子那几天,村上的游客不断,他们亲眼看着谷子是怎么收割回来,怎么晾晒,怎么由谷子变成了米。
“原来那么多米都是这样出来的?”有客人感慨:“晒谷子好热好辛苦啊。”
“呵呵,这只是我们农村里原生态的米才用人工打,天然晒,真正的种殖场是用机械打,然后直接拉到烘干房,这些谷子不是太阳晒干的,而是机械烘干的,味道都不一样。”老农们就如此回答,这也是经过了实际考察和培训的结果。
原来是这样。
一斤新米,在当地的价格只有一块六左右一斤,这一年种植的谷子没有打农药,也没有用化肥,所有的新米卖价是四块钱一斤,饶是哪些,还是很快就销完了。
种地没有意思的观念就这样无形之中被改变了。
他们惊喜的发现,今年自家的腰包比往年要鼓了一半。
什么南瓜茄子空心菜不值钱,不对,那是你没有算好时间,在周末暑假的时候,你会发现地里的菜根本就不够卖。
也不问价格,也不讨价还价了,直接按他们想给的价格给。
一个大南瓜,以往的时候卖不掉用来喂猪,现在你也不知道要收多少钱,客人们丢下个三五块高高兴兴就抱走了,还当捡了多大的便宜似的。
“其实她们在城里也是花这个价格买的,只不过没有这么有乐趣,也会觉得买的菜不放心,不绿色不环保。”柴雨晴笑着对柴雨林道:“花钱亲自在地里摘,他们是乐意的。”
柴雨晴姐妹俩说过这话没到两天,胡立明果然就升官了,经济开发办的副主任。
别人是一个位置坐得生疮了都不能挪动一下,胡立明这个没文化没背景的农民却是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就换了个办公室。
柴雨林觉得姐姐说得很对,她这个男人真的是很能干。
“你也不错,现在的你和两年前的你完全变一个样,你很知性很有自己的气质了。”柴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