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用人(1 / 4)
紫宸宫中,天和帝翻看完手中的奏折, 对着站在自己下方的两人道, “此次会试, 你二人辛苦了。”
“为朝廷,为陛下效力, 是臣等的本分,陛下体恤臣等,是臣等的福分。”礼部尚书苏弘的官位高于御史中丞许济,所以率先答道。
之后,御史中丞许济也紧跟着拜道, “谢陛下关怀,臣等感激尤甚。”
站在屏风后的沈皎不得不说,在大齐这个皇权极盛的时代,每一个做臣子的都有一套专门和帝王对话的言辞,且大多类同,没有丝毫创新。她最近一段时间已经听腻了,更何况她那位每天都要听无数遍的皇舅舅了。
此时的天和帝正如沈皎所想, 对眼前这两位重臣感激的话语, 没有任何感觉, 在许济话刚说完,不待其再说什么感慨,直接进入政事, “刚才的奏疏中, 列举的各地中榜的贡生人数, 朕粗看了一下,好似比往年有些变动?”
“回陛下,今年按照往常的惯例,依旧以诗赋经义为主,二者并重,所以这北方的士子比往常稍多一些,但依旧不如南方中榜的士子多。”苏弘恭敬地答道。
沈皎知道,前段时间,朝中对诗赋和经义的侧重进行了争论,但最终天和帝却要求,二者并重,不分主次。对于这样不偏不倚的结果,再加上天和帝的态度坚决,众人也不再吵闹。
屏风外,苏弘和许济感受着帝王深沉锐利地目光射在自己的身上,冰冷而威严,心中不由颤栗起来,手心中泛着冷汗。
“这以往的会试的结果侧重诗赋,如今这二者并重,为何中榜的南方士子依旧高于北方?”天和帝听完苏弘的回答后,问道。
苏弘听到这个问题,心中稍微镇定下来,“回陛下,虽然南方中榜士子的人数多余北方,但北方士子的名次却多靠前一些,且两方人数相差也只有不到三十人,比之以往,已经多出不少。”
苏弘的这句话,其暗示的意思沈皎明白,北方的豪门大族多,很多中榜的贡生都出自这些门阀之中,这些家族聘请名师,对家中子弟的教养肯定比南方寒门的士子要好的多。
所以凡是被录取的北方士子,名次多靠前一些。
且经义本就比诗赋来得要简单的多,在经义上想要拉出差距,本就很困难;而在诗赋一道上却要困难的多,想要比出差距也容易的多。
所以,南方士子比北方士子中榜者多出三十人,但北方士子的名次靠前的结果是正常的。
沈皎能想明白的问题,天和帝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