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架空 >荣锦路 > 第147章 粮仓

第147章 粮仓(3 / 4)

郡主,这章县也不止一个粮仓不是?”

提到章县的粮仓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章县的军仓,可章县的粮仓也不止一个?

“章县只是县,不设官仓。”沈皎似乎只是在陈述事实。按照大齐的惯例,官仓一般设在郡中,县中不设。

“还有义仓!公子,还有义仓!”暗彦急声道。没有官仓,还有义仓。

“公子,义仓才是赈灾所用的粮仓啊。”义仓是地方官员可以随便调用赈灾的,朝中规定,若年谷不登,百姓饥馑,当所州县,随便取给。

听到义仓两个字,沈皎轻笑,摇头道:“彦先生,义仓中不可能有存粮。”

“怎么不可能?”暗彦反驳道:“自大齐建国起,朝廷便下令各州县设立义仓,这些义仓中的粮食再少,应该也是能支撑到端王殿下来的。”端王马上就会到达齐州府,介时赈灾的粮草定会分发给各州县,章县又是受灾最严重的县之一,应是会成为最先被发放粮食的地方。

沈皎摇了摇头,叹了一口气。暗彦所说的事情她明白,义仓本就是为备荒年而设置的粮仓,北齐时征义租,在州、县设仓存储,此为义仓的先河。前隋始设义仓。《隋书·长孙平传》:“奏令民间每秋家出粟麦一石以下,贫富差等,储之里巷,以备凶年,名曰义仓。”前唐和前陈时,义仓时废时设,但是在大齐义仓一直是设立的。

在大齐,义仓由州县设置,王公已下垦田,亩纳二升。其粟麦粳稻之属,各依土地。贮之州县,以备凶年。当然,这个规定,依照每年各地的收成,有所增减。但无论如何增减,时至今日,大齐义仓的规定至今都没有被废除,所以,按照常理来说,各县和各州郡的义仓中都多多少少的应该有存粮才是。

不过,凡是都有例外不是?

“彦先生,章县的百姓多数以护河款为生,本就没有多少人种田,更何况,章县的这些漕户多少年没有领过全部的工钱了,你没听他们说,他们平日里靠那点少的可怜的工钱和种的一点地为生,哪里还有其余的粮食去填满义仓。而章县和其所属的山阳郡皆知道其拿不出粮食,平日里的漕运还需要漕户出力,所以也不至于逼得太狠,让其出粮填满义仓,所以这这章县的义仓中应该不会有存粮了。”说到这,沈皎叹了口气。

“至于这社仓,估计是更不会有了。”大齐,二十五家为一社,好一点的地方,每一社会设立社仓,以备灾年,但也只是好一点的地方,社仓的设立不是硬性的规定,全凭百姓自己。章县的漕户这么多年连平日里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