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相反(2 / 3)
赵王看着沈皎笑着说着的话,仿佛这个决定是一件极为平常的主意,他不知道这个想法,他这个表妹想了多久,但是与他来说,并不是很理解,皱眉问道:“如此一来岂不是助长那些粮商的气焰,让他们更加肆意妄为,随意哄抬粮价?”
沈皎看到赵王眼中的困顿,嘴角的弧度不变,耐心的解释道:“七表兄请试想一下,若是天下大部分的粮食全都聚集到山东来,介时山东的粮食必然会骤然增多。”
“当粮食的量多百姓的需求时,粮商为了让百姓买自己的粮食只能降低价格。”沈皎继续道,“有一个如此,其余粮商也都会纷纷效仿,到时,这粮价不用官府控价,也会下降到百姓能够接受的价格。”当粮食的量供过于求的时候,商户自然会选择低价竞争。
她如此胸有成竹,敢给出这个建议,不止是缘于她对于市场和商户内心的了解和猜测,还是因为这样的做法,在她的那个世界的历史上就真的有人如此做,并有人在为其作记的时候,提及过其用此法后的功绩。当时用此方法的人还只是一方知府,但是因为此法,反其道而行之,其治下郡是当年周围偌大一片灾区种唯一一个粮食价格正常,百姓能买得起粮食的州郡。
她记得她当时学到这篇文章时,记忆尤新,不然她也不会冒险提出这个建议。要知道,她这可不是一个州,一个郡,而是偌大一个山东。
赵王听后,沉思许久,然后想到了什么,疑惑地问道:“可是依照你刚才的说法,百姓要自己拿出钱去买粮食,可是依照现在很多灾民的情况,就算是粮价再低,也买不起粮食,他们手中根本就没有钱。”他虽然佩服元嘉另辟蹊径的想法,但是却也不得不说,这个方法存在极大的弊端。所以,他才有此一问,不过,他觉得元嘉敢提出这个想法,应该就会有解决的方法,根本就不可能没有想到这个问题。
正如赵王所料,沈皎在听到赵王的话后,没有任何慌乱,一看就是早有准备的样子,笑着道:“七表兄英明,一听就听出了不足之处。七表兄的问题,正是我接下来要说的地方。”
“但凡遇到山东这样的灾荒,百姓的生活也不可能只依靠朝廷救济,所以以工代赈是最好的选择。”沈皎说道:“山东水灾的源头不正是因为河道不修,常年淤积而至决堤的吗?所以,为了避免以后这样的惨祸再度发生,这河道必须要好好修。”
“而这修河道的漕户为什么不能是山东的灾民呢?介时山东的河道修好,而饥者也能食得其力,一举两得的事情,何乐而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