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误人误己(5 / 8)
儿子,答应了也说不定。顶多两家约好了,把妾和外室子都打发了。外室子不叫他进门,无论爵袭还是继承家业都要靠后。哪怕梁芬自己没儿子,后来再给桓敖纳妾生子,自己抚养,都比外室子更名正言顺。解决!
如果男家的势力再大一些、桓敖的前途再好一些,很多人家都会这样做。至于女孩子的委屈,那算什么呢?正经的娘子做着,那么好的夫婿挂在你名下了,还有什么不满?
但是元溪县男家的情况就不划算了。
梁玉故意把这要点放到最后,明明白白地算了出来:“费这个力气,何不找一个听话懂事的呢?非得给自己找麻烦。要是桓敖能答应,那能选的人就多了去了!”满城的勋贵家里脑子清楚的怎么也能找着一个来。就拣爵位快要没有了的,听话的。
当然,依梁玉的意思,梁芬现在这样就挺好。如果不是遇到袁樵,她在无尘观里住得也很自在,未必就肯嫁人了。
不过她出嫁女儿,娘家的事儿她管不着,只能点到即止,而后回家。将自己准备好了,往东宫去看望太子妃和朱良娣。
~~~~~~~~~~~
东宫里透着一股暖意,不同与天气的暖,是一种人心上的暖。太子妃与良娣都有身孕,虽然有些长子、嫡子的困惑,终归是有了,大家心情都不错。
梁玉对宫人大方,对东宫也大方。她算了一下,南北两个作坊今天的产出够维持运转,多出来的她都给花了,大部分花到宫里。今天也不例外,因为是太子妃有身孕之后第一次探望,又是一叠礼单。
太子妃不好意思地接了放在一边,轻笑道:“三姨也知道了么?不想说的。”
梁玉笑道:“想不想说,都是喜事。我高兴。”
太子妃轻声问梁玉近来可好,与梁玉说些家常,丝毫不提及官场。太子妃谨慎,梁玉更高兴,待太子妃说到:“现有两个孺人,也不见三郎有特别的喜欢。我有心给他寻两个可意的人,又怕有人说太子多内宠,真是左右为难。”
劝谏的倒不一定会有坏心,然而容易坏事。譬如当年的冯迁,一片好心劝太子,却容易被人拿来做文章。
梁玉问道:“宫里近来还安静吗?”
太子妃道:“我近来也不大去那边了,只偶尔给淑妃娘娘问好。”
聊不几句,程祥来了:“圣人听说三姨来了,宣呢。”说得并不很正式,梁玉就知道桓琚也是一时兴起,并没有准备好重要的事要讲,随口跟太子妃告辞,就要离开。才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