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四章 老男孩(2 / 4)
”萧山随口问。
“我想当导演。”
萧山笑了:“有什么创意吗?”
“有啊。你就是最好的题材。”栾雨玲兴奋地说:“就以你为原型,拍一部励志电影,主人公凭借超凡的才华,创造了互联网奇迹,半导体产业链的奇迹,肯定爆火!”
众女倒是相信,萧山的传奇经历,确实是难得的题材。
但她们怀疑的是,栾雨玲是准备让萧山自己演自己。
“你这思路不对。”萧山摇头。
“为什么?”栾雨玲十分不服。
萧山笑道:“第一,你这么拍,观众会认为我是天才,成功是必然的;而观众是凡人,平凡是必然的。没有共情,哪来的共鸣?一部成功的励志电影,主角最好是平凡的人,能让观众一比照就可以得到激励。如果一定要是天才,也必须有致命的缺陷,让观众认为不如自己。这样,主人公的成功,
才会激励观众。
打个比方,《阿甘正传》这部电影。
阿甘就是一个天才,他比任何人都能跑,他学乒乓球一学就会。这样的天才成功了,有什么奇怪?如果导演像你一样,演绎‘天才必定成功’的主题,那只能是一部烂片。
可导演当然不会这么傻,所以他把阿甘弄成傻子。阿甘只是一条线,串起的是一个个人生痛点,让几乎每个人都能找到一副图景,让自己潸然泪下。换句话说,《阿甘正传》宣扬的主题是傻人有傻福,而不是天才必定成
功。
第二点,一部好的励志电影,主人公必须饱经磨难,成功才让人感动。比如《肖申克的救赎》。主人公就是一个平凡人,他没有杀人,却被判处终身监禁。这样的悲剧,让人毫无反抗之力,就像我们每一个凡人面对这样的灾难,都无法反抗
,都会引起共情,代入其中,投入悲悯和同情。
主人公进了监狱中,又是各种致命的危机,让观众的心情紧张压抑到了极点,所以等主人公凭借毅力,十九年如一日的努力,逃出生天之后,才会让观众那么感动。
这是平凡人也能做到的事情,需要的只是信念,自我救赎。
而我的经历,并没有任何磨难,或者说,即便是有危机,也都被‘天才’化解。你难道还给我编造一些磨难?这又叫什么以我为原型?”
萧山说完,众女都连连点头,感觉非常有道理。
栾雨玲却不服地问:“照你这么说,你的人生经历还不能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