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极品婆婆(1 / 11)
在陆德文三兄弟越来越勤快聪明的刺激下,生产队很多人把孩子送去了公社小学,大的九岁或十岁,小的六七岁,逢着下雨,没法去田里割稻穗,陆建国带着人去公社交公粮,顺便送孩子们去公社小学认路,随行的还有许多妇女,边走边叮嘱自家小孩要好好学习,绝对不能三心二意。
仁安村生产队拿得出学费的不多,拿不出钱的大多是赊账,由陆建国做担保,去公社小学弄个欠条,秋收分粮食用粮食抵,亦或者年前分到钱再说。
学校也不怕村民耍赖,生产队队长在呢,何况仁安村生产队表现突出,粮食增产人尽皆知,缴学费几乎不是啥问题,所以陆建国带去的孩子都入了学。
孩子们分到班级进了教室,陆建国遇见个熟人,干部家属,他礼貌的问候了句,本以为对方不会搭理自己,结果人家笑盈盈的喊他陆队长,陆建国禁不住深了想,干部表扬过他是真,还没到和家属聊自己的份上吧,既是聊……那会聊到先进生产队的事儿吧……
大概聊了几分钟,陆建国高兴得嘴巴都合不拢了,对方知道的事儿还挺多,薛花花,梁兰芬,队上有名的她都清楚。
比起梁兰芬,陆建国更倾向于介绍薛花花,薛花花养猪,薛花花扫盲,整个就是生产队的光荣。
“陆队长,听说梁知青遭薛花花同志批评后就在房间自我反省了好长时间是吗?”
陆建国正滔滔不绝称赞薛花花呢,猛地被人打断,他愣了愣,摆手道,“哪儿有好长时间?也就三天,写了份感动天地的忏悔书后才好了,别说啊,她以前在生产队多横啊,叫薛花花同志收拾过后,真的好太多了,没事就帮知青们做饭咯,给知青们砌灶咯,迷途知返,都是薛花花同志的功劳啊,薛花花同志不仅自己保持着崇高的思想觉悟,还积极的带动身边人,就说扫盲吧……”
在陆建国再次准备长篇大论的时候,人家意味不明的走了,陆建国很想招手拦住她,薛花花的好,不是三五句话吹嘘得玩的,得有耐心,听进去了对自己将来生活大有帮忙,甚至可以作为教育孩子的典范……
人都走了,陆建国找不着对象吹嘘,心里感慨了两句,这才吆喝着社员回生产队,队上少了二十几个小孩,清风雅静的,只剩下鸟雀的叫声,社员们不太习惯,哪怕一大堆活等着,她们似乎丁点不着急,总想找人磕磕天,而整个生产队,除了保管室就属猪场最适合聊天了。
女同志回家背上小背篓玉米棒子,堆在猪场,慢慢搓,慢慢和薛花花聊公社小学的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