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一章 投敌叛国(3 / 8)
的信号。
连成骏兵败投敌的消息是七天后传来了,听到这个消息,人们都震惊了。一时间,朝堂唏嘘哗然,民众议论纷纷,面对众说纷纭,镇国公府承受着空前的压力。一个人做错事,全家乃至合族都要承担罪责,这就是宗族社会的特性。投敌叛国可就不是做错事那么简单了,削爵抄家流放处斩都是轻的。
三天之后,几封奏折快马加鞭送到了京城,半夜就送进了仁和帝的寝宫。奏折阐述的真相远非如此,还要比之前传来的消息更严重、更复杂,更令人震撼。
自接到连成骏兵败投敌的消息,仁和帝已经两夜没合眼了,也没吃什么,都快撑不住了。听说是边关的急报,他不敢打开,赶紧让人把大长公主请进宫。
端宁公主陪大长公主进宫,自边关兵败的消息传来,端宁公主这几天一直陪在大长公主身边。进宫后,端宁公主宽慰了仁和帝,又给他们泡了清火润肺的杏仁茶。看到端宁公主安静细心,仁和帝心里舒服了一些,总归有让他欣慰的事了。
大长公主平静了一会儿,在仁和帝满眼担忧的注视下,拆开了边关送来的奏折。连亘、连轶和连成驭请罪的折子在最上面,他们在奏折上没评述那一战的情况,只是请罪,请求仁和帝给他们戴罪立功的机会。下面是洪涛和洪桐父子请罪并讲述那一战始末的折子,看到他们的折子,就能清晰感受到战役的凶险和惨烈。
最下面还有义乡侯世子吴昆及其子吴晧还有一些主将的折子,他们在奏折上讲述那一战的始末,又弹劾镇国公府擅自用兵,请求仁和帝惩处镇国公府。义乡侯世子吴昆就是连轶的妻子吴氏的嫡亲兄长,与镇国公府姻亲相连,自是荣辱一体。如今却摆出一副大义灭亲的姿态,颇有几分要与镇国府反目的意味。
其他那些主将的折子主要是讲述那一战的来龙去脉,他们有的请愿、有的请罪、有的求情、有的表决心,但不难看出他们都孤立了镇国公府。有的人在折子上写得很清楚,就是因为镇国公连亘袒护连成骏,才导致这一次的惨痛兵败。
大长公主看完折子,一一打开递给仁和帝,沉思许久,才一声长叹。她与仁和帝这个太平皇帝不一样,她在战场上拼杀了几十年,即使不身临其境,看待战场的形势也洞若观火。战场和朝堂一样,许多时候不能讲是非对错,要看大局。
仁和帝颤抖的双手拿起奏折,犹豫了许久,才打开了,看完之后,他的身体猛颤几下,连牙齿都打起了哆嗦,“皇姑母,这、这是真的吗?”
“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