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1 / 5)
隔了百多年, 古药方剂起源根本无从找起。
所幸白家族谱中夹杂一些经典医案记录, 两人翻看许久, 终于找到了两例与古药方相关的医案。
这两例医案, 都是白承德经手, 也提到医方属他所创。
靠着这几张古药医方, 白承德接掌了白家,成为第三代皇家医师,将医家声名提至巅峰。
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 白氏医堂开始在各地做分堂,一点点奠定今日规模。
白家医者都有自己的个人医志,记录平日出诊医案以及医方心得。
白承德这样的人物, 医志肯定有妥善保管。
两人去了白家旧书室,从最底层压着的箱子里找出了那个年代的所有医志。
白承德的三本, 被封进密封袋,还抽了真空。
取出来后,看着虽老旧泛黄纸页脆薄, 字迹却完整清晰。
翻开第一页, 里面掉出张白承德生平简介以及父母子女关系图, 可见处理保存者的用心。
“白承德的母亲死得很早,还未入祖坟。”看了父母一栏介绍,俞晶晶指着白承德母亲名字后几行小字说。
“只生育一子。”白锦溪翻看族谱,一顺往下,眉头微微皱起,“白承德这一脉便子嗣艰难, 是从这里开始的。”
“他母亲,应该是尸族。”
这样有名望的人,母亲只用寥寥几笔概括,未进祖坟这几个字,背后蕴含的意义极深。
那个年代,不是犯了极大过错,不会有此严惩。
白承德接掌白家,权势攀至顶峰,没有将母亲遗体迁回,肯定有什么不可明说的顾忌。
他的父亲,记录倒是洋洋洒洒。
第一任妻子过世,他又续娶了两任,生下了四个儿子三个女儿。
他这条线,下面横七竖八一堆人头,而白承德这里,始终只有一条。
单传,一直是单传。
到了白锦溪这代,也是如此。
白承德父母下面那堆人头,充分证明了他的繁育能力。
之所以子嗣不繁盛,问题应该在白承德母亲这边。
若她是尸族,这件事就很好解释了。
坐胎本就不易,耗尽全身精血才将腹中胎儿养成,生下后身亏体虚,若是养份供应不上,消亡只是时日问题。
白承德母亲在产子后,失了精血形容发生改变,旁人惧怕将其关押,不出几日便会饥渴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