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3 / 4)
究院的。如果只想做个好中医,那就好好学吧,争取大家都是一个合格的中医。其实中医也是能快速治病的,也就是我说的,学思路。书本上的方子,终究是书本上的,万一那些文献全都遗失了呢?难道就不能自己配出更好的药方。”
“可别说每种药的药性不同,变一个,就会改变整服药的治疗效果。就不去试了。那是因为对药材不熟悉,你要真熟悉了,根据病人的病情,自己都能配出药方。方子的改变性很大的,不然医术上也不会写什么什么加减了。那都是根据最基础的病情,再配合患者的临床表现来加减药材。”
“多的我也不说啦,你们听课的时候一定要好好听哈,中草药是基础,其实我更建议你们两年内只学把脉和中草药知识,跟汤方相关的,比如汤头歌等等,就暂时不要接触啦。等把中草药完全吃透后,再去看汤方,你们会发现更好理解,根本就不用死记硬背。”
张睿拧眉,“夏姐,您说的轻松,这里可是学校啊。可不是咱们说不学就不学的,还得考试啊!”
“你们的课程安排我都看过了,朱校长已经把你们三年内的课程表都安排好了,大一到大三的专业课,只有切脉和中药课。他应该是跟很多老中医一起商量过的。”
张婉很同意夏小婉的看法,他们家的孩子,是从八岁到十七岁,都是在学中草药,从十六岁才开始学伤寒论,黄帝内经等中医古文献。
他们家也确实把中草药这一块看得很重。
“其实也很好理解,只单纯的学中草药,知道这些药材的药性,再去看伤寒论的时候,就知道里面开的那些方子,为什么用那些药材,是否能用相同药性的草药替换,为什么伤寒论里没有记载有其他草药替换。这些就能更好的思考,而不是一味的死记硬背。”
夏小婉跟这些学生讲了很多,哪怕是胡雪莉和赵宁,听了之后也是受益匪浅,不管怎样,中医跟西医,还是有些类似的。
张婉也收益良多,以前她也觉得一遍又一遍的记背中草药很枯燥,很烦人。她又不是不记得,为什么长辈们还是遵循先祖的教学方法,一直让他们记背理解中草药。甚至一度认为这种教育方式过时了,该换一个了。
原来,竟然是这样。
难道正因为如此,她学伤寒论,黄帝内经这些,满打满算,也就三年,就比其他那些老中医的徒孙厉害?
之后,张婉和陈婷对于夏小婉的课也不再那么无所谓。
就算张婉认为她自己学了十多年的中草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