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1 / 4)
夜深人静,外面连丝风声也无。因着是寒冬时节,连些虫鸣鸟叫声都蛰伏了起来,噼啪作响的只有寂凉寒苦的灯芯,裹着层油当面具,偏生在众人皆睡的时候醒着。
江茗听着外面的声音,将手里的话本放下。这行当是她来华京才初见到的,一个小贩推着车,上面放了几十本书,上到《论语》《易经》,下到《夜航船》《搜神记》,由俗到雅一网打尽。你若多驻足一会儿,他便会从一沓子书下面再抽出个小抽屉,里面堆满了市面上不怎么见过的各种话本。
这些话本多以才子佳人派和鸳鸯蝴蝶派为主,据说来租借的多是些女子,不分年龄阶层。
那小摊贩推销起来有鼻子有眼,还说连宰相丰忱的孙女儿,那个名满华京的仓翁君丰弗,都经常叫丫鬟来这里租借话本呢。
其实不用他多说,江茗身为现代网文资深读者,当然明白这些对女性的吸引力,更不要提现在这些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女子了。
现今这租书的行当并没那么景气,看这小摊贩也只是各种书籍各备了一本,常常有人来租一本,下一个想借的就要等别人先还了。
江茗在家寻思了两日,又将大胤的律例在脑袋里过了一遍,并未发现有哪条禁止民间刊发书籍。甚至大胤对文人相当友好,从未有过文字狱的情形,当了文官,更是等于拿了免死金牌,最多也就流放发配。文化传播的环境可谓是相当好了。
她思来想去,为这写话本流通量小,找出了两点原因,一来是识文断字的人毕竟是少数,需求量不足。二来是现今虽然有了造纸印刷术,但却仍然用雕版印书。
何为雕版?也就是说,要印一本书,需得先用枣木或梨木这等木制细密坚实的木材锯成一块块的木板,便是刻板。之后在刻板上将这本书的内容一笔一划的,用阳文雕刻出来。若是有一字不小心错了,那就要重来。再将刻板上涂墨,白纸一覆,刷子在背面一刷,便是一页。最后装订起来,便是一本书。
雕版印书可以大量供给书籍,但消耗人工物力极大,基本用在学子们必读的和朝廷刊发的书籍上了。普通话本自然难以得此殊荣,是以小摊贩租借的,基本都是人手抄写。
人手抄写一来慢,二来又极费工夫,这些书都是一本接一本的,哪里有那么多的流传。
江茗寻思着,自己当年在某江文学城看文,恨不得赚够了钱就把某江买下来,要做的第一件事儿就是把那时不时就抽的服务器换掉。如今自己是穿了,但并不妨碍心里有梦啊。于是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