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醉里挑灯看剑(一)(1 / 5)
开元十七年,八月五日, 李隆基为自己四十岁的生辰举行了格外盛大的宴席, 并以每年八月五日为千秋节。诏令天下诸州宴乐, 休沐三日。
李白离开长安之时, 看到的便是这场繁荣景象, 一如初来长安那日。
王维早先就悄悄离去了, 只让人递给了李白一封信, 内容无不是惺惺相惜,有缘再聚之类的话,前一晚他与崔宗之对酒到深夜, 两人畅聊却总带着几分的遗憾和不舍, 但崔宗之早晚也是要离开长安的,颇有种曲终人散的意味。
“其实那日救我出来的并不是宗之。”李白坐在马车里,将车帘放下, 遮住那些与他们无关的欢宴,“周知辉,娘子可还记得此人?”
许萱只觉得有些耳熟, 便又听李白笑道:“前年他还是邻水县的知县, 没想到今年却在长安见面了, 果然还是元道长神通广大。”
许萱疑惑道:“经你这一说,我倒是有些印象了,他被调来长安了?”
李白点了点头:“现在不知和哪位有交情,竟然能把我从北门卫那里捞出来,看来如今混的也是了不得了。”
许萱笑道:“当年你也算是帮了他一个忙, 又有元道长的关系在其中,他许是想还你一个恩情罢。”
李白笑了笑,不置可否,想起贺知章,叹了口气:“贺公没有见我,许是对我失望透顶了吧。”
许萱却不这么想:“我觉得,你是做了他久久不曾敢做的事情,又觉得你不应该会是这样的结局,他对你期望太高,既想你秉承内心,又希望你能融入官场,而后出淤泥而不染,几乎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回忆待在长安的这一年,最令李白觉得值得的,便是认识了一些志同道合的好友,他忽然想起自己在追求梦想中,忽略了许萱的感受,他握着许萱的手,柔声问道:“娘子在长安这一年,可有何收获?”
许萱想了想,笑道:“今年的酒卖的更好了,见识了一些名人,还有,现在的李郎比之前更有魅力了。”
李白眼中带着疑惑:“名人?魅力?”
许萱神秘一笑,没有继续说下去,李白心内痒痒,刚欲再问什么,眼看着到了城门,身后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有人高喊道:“李太白,请留步!”
许萱与李白对视一眼,后面的人很快赶了上来,又听见有人喘着气道:“太白先生请留步,殿下想和您说几句话。”
李白的第一反应是太子殿下,但是现在李瑛还在禁足之中,不可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