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荆棘路(十二)(4 / 7)
儒派里头已经压不住了,眼瞅着仇人和仇人帮凶声誉越来越高,在城内城外都被人津津乐道,还摇身一变成“捕头”破了案,把他们给死死的压住,越来越多的儒派弟子都动了心思。
顾生一干人等已经压不住了。
或许是同样起了心思,已经不想压了,以彭海为首的儒派弟子早就摩拳擦掌,怂恿着彭海给那几人下战书,趁着他们明气大躁之时,狠狠的压他们一头,以壮儒派声誉。
彭海虽说着要考虑考虑,但眼底的精光已经说明他被余下的儒派弟子们挑动成功。
也是,输在了一个草包手里,自然是急着想要挽回声誉的。
等怂恿着下战书的学子们离开,余下考量多一些的学子们则把目光看向了中间的顾生。在这些学子眼里,顾生虽年幼,但同样也考了院试第四名,且为人最是有勇有谋,况且他在府学里待的时间比他们任何人都长,又拜了位举人为师,在他们之中是当仁不让的第一位。
顾生虽长得阴沉精致,但最喜走保守路子,他并不看好彭海等人此次的豪情壮志,说了自己的打算:“既然他们想要去探探那几位的底,那就让他们去吧。”
正好,他借机才能看清双方的实力。
有人还有些疑惑:“彭师兄远不是那几位的对手,此次却明显意动,不知是有何底气?”
按理说,彭海输给了只是被操纵的姚未,而这姚未在此之前在渝州境内的名声并不好听,因此,他背后那几人的实力就已是触目惊心,彭海正面对上那几位,不是拿鸡蛋碰石头,必输无疑吗?
知道些内情的不由小声的在旁边解释:“彭师兄那里近日得了位高人,有这位在,自是觉得能把上次的面儿给赢回来。”
“是谁?”
“到底是哪位高手?”
学子们七嘴八舌的说起来,被围在中间的顾生却淡然一笑,听着卖着内情的人吐出了一个名字:“是宣和。”
果然,这个名字又是引得人群一阵躁动,宣这个姓并不常见,在渝州以及旁边的江、晏两州只有一户人家姓宣,乃是魏君母族白家的姻亲,虽白家嫁到宣家的是一位庶女,但宣家在晏州几代经营,也是当地的豪门大族。
宣家这一代小辈里最有名的便是这位叫宣和的。
据闻幼时进学,五岁做诗,十岁能文,见解独到,得大儒亲自教导,如今年十九,三年前已是秀才功名,待下一次乡试,已经沉寂了几年的宣和乃是乡试头名呼声最高的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