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皇都之行(三)(3 / 7)
门,转去了屏风后洗漱了下,大刀阔斧的坐在了郁五叔旁边。
拒粮。
随后,施越东、白晖、姚未这才进了来,姚公子还特意挑了个离他们稍远的位置,一个劲的往嘴里扒着饭。
吃到一半,郁桂舟搁下筷子擦了擦嘴,淡然的问着:“你们近日出门顺利吗?”
郁公子被拒绝了两回,正需要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来分享和同甘共苦,无奈,三人皆是摇头,白公子也抹了抹嘴,道:“此行顺利,我去本家谢了家主,还碰着一位本家的提督学政大人,恰是上回来东平给咱们监考那一位,与他相谈甚欢,颇为投缘,已是约定后日去他府上一叙。”
提到东平省乡试,那就不得不让人想起那《我和深山深处那桃花仙子不得不说的故事》一话本子登上了乡试这个国试的台面,出这题的大人闷骚、外表装模作样。
很有白家人的一贯特色。
施越东接着说道:“我去拜访了族兄,他对我很是客气,说了不少上淮学子的事儿,还让我多关注左相的风格。”
郁桂舟和白晖一凛,心里一个咯噔,方明白,这重头戏终于来了。
上淮文风开放,文士众多,上头对士林的言行把控还是比较松的,关于上淮朝中的一些事儿,外头其实流传了不少,说起这左相,那也是个了不得的人物,寒门出生,外室子,后上淮颜家子嗣凋零无人继承便认了他回来,在而立之时,这位左相成了当年不过才成年不久的魏君少傅,后魏君的言行举止,很难说与颜左相的言传身教没有半丝关系。
左相年纪大了,自是不会亲自监考,但定下的监考官员也定然是他这一派系子弟,那试题是左相一脉所出,也代表了身后的人是当今魏君。
而魏君要的是什么?
猜测无非是提拔寒门,能与世家相抗,让众多世家对君王的辖制少了许多,得以让君王之权发挥得更彻底,也能把一些好的治国之策如愿签发下去。
这一点,对寒门学子们来说,稍稍有利,整个大魏,谁都知道魏君重寒轻世,但若是像白家这样的世家,魏君无意也是爱的。
姚公子最后说道:“凌辰大儒很爽快的借了我一些往年会试题目内容,还有其他的,”摸摸头,姚公子露出两粒牙齿,有些不好意思的笑了笑:“其他的,我好像记不得了。”
郁桂舟:“……”苦笑。
好似,如今就他一人还不得其门而入?
怕被伤及他幼小的心灵,郁桂舟不得不打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