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初相逢(一)(4 / 4)
该要想到你身上承担的重任。”
崔大郎有些迷惑,兰如青究竟要他承担什么重任呢?兰如青在江州的时候,便会来给他宣讲儒家之术,动不动提到的都是一些治国安邦平天下的大义,崔大郎装出一副认真聆听的模样,可心中却在默默反驳,老婆孩子热炕头有什么不好?他的人生目标也就是这样了。
兰如青见崔大郎勤奋好学,听得聚精会神,更是说得高兴,殊不知他所教导的对象心里所想的,与他所讲的,完全是背道而驰。
“公子,你可知这国家兴亡缘何故?”
一日兰如青出了个题目给崔大郎来考较他的学业,崔大郎拿着笔想了好半日,才写下几句话:民心所向,国家必兴,民不聊生,国之大限将至。
兰如青在旁边看了这两句,大吃了一惊,没想到公子悟性这般高,才教了他这么些日子,他便已经领悟到这个中精髓。
只是崔大郎写下这几句以后便停笔没了下文,兰如青伸长的脖子都酸了也没见他再写一个字,不觉有些奇怪:“公子,请继续。”
崔大郎将笔搁到了笔架上:“有这几句话足矣,再写旁的话,感觉有如画蛇添足。”
兰如青愣了愣:“公子,这话怎说?”
“先生早几日曾经与我说过,先贤曾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水便是百姓,舟即是国家,若是水能一直平缓温顺,舟便能顺势而下,不会有危险。百姓乃是国家之根本,治国之策只要照顾到了百姓的温饱平安便已经是最最好的了,还有什么别的要写呢?”
说话间,他的眸子灿灿,脸色容缓,眉宇间英气勃勃且有灵慧之气。
兰如青只觉自己无形中承受着一种压力,不敢直视崔大郎的双眸,低头应答道:“公子所言极是,确实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