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王昭君之大漠缘(一)(3 / 4)
皇室族亲都舍不得女儿远嫁蛮夷去吃苦,就打算从宫中选取适龄女子封为公主出嫁和亲。
少数民族的生活环境与中原是不能比的。即便是做单于的妻子,也不见得比在中原的呆的舒服愉快。况且少数民族文化落后,习俗礼仪都为很多中原人不愿接受。所以一般人都不愿意去。
王嫱想想自己留下来也是老死宫中,不想一生寂寂于方寸宫墙之内,况且国家有难,匹夫有责,自己一介女流也可为国家出一份力,留下佳名,就勇敢地报了名。
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王昭君天生丽质,聪慧异常,琴棋书画,无所不精,一眼就被呼韩邪单于看中。汉元帝刘奭发现自己宫中有这样的佳人自己却不知道,杀了从中搞鬼的画师毛延寿,把皇后也大大斥责了一通,却顾及颜面还是把昭君送嫁到了匈奴。
昭君跟呼韩邪单于婚后三年,呼韩邪就死了,昭君请归不成,只好根据游牧民族的收继婚制,昭君又嫁了呼韩邪单于的长子复株累单于。俩人年岁相当,过得也还不错。可是复株累单于死后,昭君又要被嫁给比她小得多的第三任单于。由于匈奴族内的权力斗争,这个单于还杀了她和呼韩邪单于的儿子伊屠智伢师,这是她万万无法接受的。昭君又向当时的汉成帝刘骜上书请归,成帝还是不允,昭君就只好自杀了。
昭君一生倒没有遭受过太大的苦难,在匈奴作为汉朝派去的和亲公主,地位也比较高,就是最后死得太憋屈了。
作为对大汉做出过重大贡献的女子,她应该有个好的结局。
历代的文人骚客去她的青冢凭悼,留下的诗词也都满怀郁懑遗憾之意。
菡若好好想了想,以昭君的见识胸怀,若是不和亲,自己在宫中老死肯定是不合原主的心意的。若是要和亲的话,自己肯定也不能接受嫁给父子二人这种现代人看来违背伦理纲常的事情。在杨玉环那一世中,菡若穿越去的时候唐明皇就下旨让她出家为女道士了,所以她实际上也只跟了唐明皇一个人。现在一切事情都还没发生,所以菡若必须解决这个问题。
从事情发生的时间节点来看,呼韩邪单于是竟宁元年正月向汉元帝提出和亲的请求的,昭君三月份出嫁,汉元帝五月份就病逝了。之后汉成帝刘骜继位。三年后呼韩邪单于病死。若是昭君出嫁的时间能够晚上几个月,把婚期拖延到汉元帝病逝后进行,昭君是以汉室公主的身份出嫁的,按照汉人的风俗,父母过世子女应当守孝三年,这样就可以顺理成章地把成婚的日期再拖延三年。到三年后呼韩邪单于死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