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1 / 4)
内阁看见晁淑年的折子时,并没有提出异议。介于小明稚受伤的事在宫里并没有传开,冯承辉也只是多看了两眼女婿的名字。折子在内阁过渡的很顺利,很快呈到开泰帝面前。
接着,晁淑年挨了有史以来的第一次训斥——不是因为他折子出现了什么问题,而是因为折子末尾写着章年卿的名字。
开泰帝大发雷霆,痛斥晁淑年是‘蠢货’。
晁淑年没有文人的清高和傲骨,他死也要死个明白。他不顾形象的抱着开泰帝的脚,看着龙靴上的花纹,颤声道:“臣绝无此意!臣绝无此意!”他不喊皇上息怒,他也不希望皇上息怒。他要皇上发泄出来,他要知道他哪得罪皇上了,触到哪的逆鳞。然后死死记住。
开泰帝这两天正头疼陶金海的事,章年卿是陶金海的外孙,这件事的始作俑者。如今章年卿的一举一动在开泰帝眼里都是别有用心。
许是章年卿从来没有流露过儿女情长的样子,开泰帝也没想过这件事和章明稚有关系。他看到折子里牵扯到郑氏一族,再看到末尾的三个字:章年卿。
顿时炸了,坊间传言是陶家军带走了郑乾,目的不知。至今朝廷也没找到郑乾的下落。故而,开泰帝的第一反应,章年卿在威胁他。不,或许是章年卿背后的陶金海在威胁他。
开泰帝狠狠骂了晁淑年一顿,晁淑年也在这顿痛骂中摸清开泰帝的痛点。他很快领悟到,开泰帝不是不想对付郑氏一族,而是怕章年卿在里面耍诈。
是他自作聪明了。晁淑年懊恼不已,难怪章年卿不自己递这份折子,他算是想明白章年卿为什么给他递这个好了。这个消息章年卿自己用不到,说给别人又不甘心,倒不如当投名状给他这个上司卖个好。一举两得。可惜啊可惜,他非拉着章年卿签了个字。
晁淑年恨不得时光倒流,打自己一巴掌。晁淑年打定心思,出紫来殿的时候,再三恳求大太监劝皇上消消气。
这件事他是捞不到功了,可他能把这件事卖给谁呢。晁淑年沉思着走了。
四皇子在紫来殿偏厅候了许久,晁淑年走了有一会儿,才被开泰帝请进去。他若有所思的看了眼晁淑年远去的方向,看来,晁大人也不像表面那么风光……
开泰帝叫四皇子不过例行关心,如今倒了个二皇子,四皇子却赚尽名声。万幸王国舅已死,四皇子做的这些小事,还不足以让王家闹起。
但开泰帝还是隔绝了四皇子和外界所有的联系。
四皇子不在乎,他虽摸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