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3 / 4)
一场硬仗要打,谭刘两派官员争执不下,经常大打出手。
最有名的是开泰三年开恩科的时候,因调派官员一事上,闹出了人命。
那时开泰帝权力还没有这么大,还逼着谭宗贤给刘宗光低过头。就这样刘宗光都不满意,还在府里装病了好几天。最后还是谭宗贤做低伏小,亲自去府上请,刘宗光才肯出山的。
章年卿吐出一口浊气,望着满殿的金碧辉煌,现在,这些早已成为过眼云烟。
散朝后,内阁里又紧急加议了一场午议。现内阁里除谭宗贤卸任前举荐的章年卿外,还差一名阁老。无论这名阁老将来是老臣提衔,还是新人加官。内阁都还需再添几名人才。
按照规定,阁臣选拔若非举荐,便以廷推的方式,由吏部牵头,六部九卿共荐。选出三名人才,再由内阁举荐上去,由皇上敲定人选。
名单人选早已拟好,大家轮流传看。章年卿接过名册一看,刘俞仁的名字赫然在列!
不待章年卿说什么,立即有人反驳道:“刘俞仁其父是戴罪之身,怎能入阁!”“就是,便不论责其父。非翰林无以入内阁,那刘俞仁不过贡士出身,何以进阁?”
一句话掀起滔天大浪,内阁立即吵做一团。让章年卿意外是,晁淑年竟也偏帮着刘俞仁。奇怪,以前也没听说晁淑年和刘派有什么关系。
不过章年卿还是很佩服刘俞仁,他竟能想到以廷议的办法入阁。若不是他旗下门客指点,那刘俞仁未必如世人口中那样,是个傻子。
比起阁臣举荐这样一步通天,廷议需要极大的机缘。人缘、机遇、能力都必不可少。即便这些都达标了,还有最后一关——皇上。
皇上如今是寒尽前朝老臣的心,不过是这些人没有个领头羊,都掀不起什么大浪。敢怒不敢言罢了。如今能被刘俞仁召集在一起,走各种各样的路子,举荐刘俞仁入阁,已经是他们鼓起勇气撸龙须的一次壮举了。实在不能要求能多。
章年卿叹了一口气,缄口不言。刘俞仁……怕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冯承辉不知何时凑过来,看着他意味深长的样子,笑道:“你不也是忍辱负重吗。”
“是是是。”章年卿连连笑道,亲自给冯承辉斟了杯八分茶。
冷宫,韦九孝揣着袖子躺在树杈间打盹晒太阳,徒弟小炉子抹着汗过来,道:“韦爷爷,内阁还在吵着呢!晁大人一直在帮刘公子说话,好像作用不大。”韦九孝眼珠子一转,问:“ 那礼部侍郎章年卿章大人呢?”
小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