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2 / 4)
式,翻出陈年老刊,照片一拍,清一色的:相识XX年,一路同行,兄弟获奖,《XX》与有荣焉。
甚至连最早的王蔚上小学时候曾经发表过文章的,针对Y市小学生的报刊《小荷》都把报刊翻了出来。那报刊一看就很有年头了,报纸边缘都泛了黄色,仿佛一摸就会碎了似的。
这情景怎么看怎么觉得眼熟,丁少凯想了想,可不是上次王蔚的字上热搜的时候也是这么被转发起来的吗?老套,但是有用!坐在自己的老板椅上,丁少凯喝了一口黑咖啡,被那苦涩的味道激得把一张脸皱成了狗不理包子。上午9点,丁少凯看了看时间差不多了,大手一挥,转发作协微博:
转发:感谢作协对王蔚的认可,十年磨一剑,期待未来更好的你!@蓝海和王蔚
同时打电话给杨迪,让他帮忙跟王蔚说,请他转发微博并回复。至于为什么不直接打给王蔚,开玩笑,跟大Boss同流合污瞒着不让王蔚知道,换到自己身上,肯定是把那人吃了的心思都有了。这时候给王蔚打电话,那不是自己往枪口上撞嘛!再过两天,等人消了气,再道个歉,就算王蔚还是要发火儿,火力好歹也能小一点儿不是?
王蔚获奖的消息,就这样迅速发酵,很快就冲到了热搜榜第一,甚至压过了茅奖颁奖典礼的新闻。
正在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热度之下,网上却开始悄悄传出**:
“当今社会实在是太浮躁,一个获得新人奖的小弟弟,风头居然压过了张大手、莫大手这些成名已久的老作家,真是看不懂啊看不懂!”
“现在的年轻人,除了强制性去读的课文,谁还看那些老作家的文章啊!快餐文学充斥网络,点击量最多的永远都是那些滑稽可笑的文章,难登大雅之堂!”
“前些年能在报纸杂志上发表文章,是多么了不起的事儿!哎,现在什么人都能写文章发表了!”
……
甚至有掉书袋的老学究在王蔚获奖的新闻底下借用了明朝解缙的对联嘲讽王蔚: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甚嚣尘上,但王蔚的海洋球也不是吃素的,纷纷跑到这些**下面解释:
“王蔚本身写的就是文艺小说,不知道你们说的快餐文章指的是什么?连王蔚写的什么都不知道?居然就来这里胡说八道了?”
“键盘侠,喷子!只会在网上说,到了现实中,比谁都怂!”
“不喜欢也别喷好吧,绕开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