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欺人太甚(5 / 6)
由吏部而出……却收到吏部这样一封询札,其中意态,足够反复玩味。
真正可怕的却不是这个。
岳欣然面容冷峻,如有霜雪:“简直欺人太甚。”
封书海却是神情平淡:“怎么都是尽忠王事,倒是不必介怀。只是,益州州牧的继任人选却要在意,不能令他们胡来。”
岳欣然再次看向封书海,忽然一叹:“先成国公真是好眼光。”
天下有几个官员,能在自己升迁一事上这般淡然,只一心牵挂任上百姓?
正因为如此,岳欣然才一字一句道:“封大人,继任之事要争,您下任之事,更要争!亭州之位能免则免,绝不能任由小人摆布!”
吴敬苍已经听得呆住,他原本只是担心吏部对封书海这封询札背后隐约的不善,是否关系到封书海的下任,可是……为什么是亭州?!
然后,听到岳欣然的话,阿孛都日却忽地明了,这件荒诞事到底是怎么来的。
一个州牧弹劾另一个并非相邻地界的州牧,此事本就非同寻常。就是村夫都知要与左邻右舍好好相处,更何况是州牧这样地位的官员。
方晴这攻击看起来更像是情急之下的甩锅搪塞,连逻辑道理这般勉强都全不顾了,显然,能叫他这样情急,必是因为有人在追究他的责任。联想到如此之多的流民,去岁北狄扣关成功、再入亭州,简直不难想像方晴此时的处境。
对于幕后者来说,如果朝中大佬们脑子有包,相信了方晴的说辞,那固然好,封书海处置失当,自然要引咎下课。
如果方晴这锅甩不掉,必然是会被追究责任,哪州哪地制造如此之多的流民,州牧都是难辞其咎,哪怕是因为战乱的缘故。
可现在方晴这攻击逻辑荒诞、压根儿站不住,这锅极有可能是甩不掉的!
相信方晴自己绝对也清楚,可他为什么还是弹劾了封书海?
只有一种可能,就是有人希望他这样去做,或者说,他用做这件事与某些人交换了什么利益。
那么背后这些人想让方晴攻击封书海的原因是什么?
——亭州。
试想,如果方晴下课已成定局,那么他下课前疯狂攻击过的另一个官员是不是就会进入高层的视野?而且流民之事上,双方对比如此惨烈,很难叫人不留意封书海的表现。
而他下课之后,亭州不是正好缺一个州牧吗?
现在的亭州是什么地界,战火纷飞,随时可能丧命就不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