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上半场~(1 / 7)
黄云龙听了江大的话, 再次强调道:“江大,你所言俱是实情?你可要知道, 你若是认了此事, 按照我大魏律法,你签契在前, 毁约在后,可是要挨板子,坐大牢的!”
江大却是面如死灰:“确是小民兄弟一时被田地迷了眼, 才做下这等鬼迷心窍之事。”
众人议论纷纷:“原来真是贪图新郡的田地,真是贪心不足!”“枉费孙家还那般照顾呢!”
孙洵与刘靖宇递了一个得意神色。
数日前,刘靖宇向孙洵提议,由孙氏出面来选这样一个投往丰安的赁户,刘靖宇也不怕自曝其短, 直陈了几条原因:第一, 雍安等三雍之郡距离亭州城远比亭安三郡要远, 丰安新郡的影响力实是有限,操作空间比较大;第二,孙林二氏行事, 不论怎么说,比之刘氏兄弟, 还是更注意声誉, 少有竭泽而渔之事,即使对簿公堂,也不太会给岳欣然留下真正的把柄。
而刘余陈赵几家如今控制的亭安、亭岱、亭丰三郡, 丰安新郡的事情传得沸沸扬扬,不时有佃农逃往丰安新郡便不说了,边军中素来不甚讲究,除了克扣佃农,那等逼良为娼、鱼肉佃民之时亦是擦不干净,难免节外生枝。
孙洵因此自然也大大嘲笑了刘靖宇一番,却不得不承认,刘靖宇的提议却是正中下怀,若真叫镇北都护府将丰安新郡做起来了,岂非真的撇开他们另起了一摊?抛开昔日恩怨不谈,这点利益上,他与刘靖宇一致,都不乐见都护府做大,不过一户易控制的佃农而已,于他们孙氏而言,不过举手之劳。
这样一桩注定天衣无缝的案子,必定是那些佃农败诉,不论其中细节如何,谁对谁错,只要案子的结果一出,他们立时便能借机将之在整个亭州城大肆宣扬,务必叫那些佃农好好看看,想背弃他们的赁主会是个什么样下场,叫他们看清楚,在公堂之上这都护府究竟会不会护他们。
这些佃农,大字都不识几个,又怎么会弄得懂断案中这许多细节与弯弯绕绕,只消被这些传言一带,必会对丰安新郡之事惊惧交加。
孙洵如何看不出来,这看似一个小小的案子,实则是精准打击了镇北都护府在亭州百姓,特别是流民心目中的威望与信任,都护府新立,能经得住几次这般的消磨?甚至用不了几次,只要这个案子一判,保准下一次都护府的任何政令就只能叫那些蠢民将信将疑了。
这样的便宜买卖,孙洵岂会错过,故而才有今日孙勇状告江氏兄弟一案。
看着堂下认罪不讳的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