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27|(3 / 4)
少东家,只是,这个却不用劳烦老人家了。”
“哦,可是找好了接花匠?不是我吹嘘,满襄城接花手艺最好的便是韩老了,韩老称第二,那就没人敢称第一。”赵寅年不以为意,只以为她另找了花匠。
襄荷面上似是浮上一抹尴尬,低头道:“倒不是别的花儿匠,我平日在家也好莳弄花草,经常自个儿琢磨,不敢说精通,但也接活过许多花草。”又抬起头状似天真地道:“我家院子里的李树上便被我接了根桃枝呢,只是今年只见了花,还没结果,大约明年便能见果了!”
赵寅年听了大笑:“是了是了,学妹可是农院的学子啊,我竟忘了这茬,农院学子天下万顷田亩都治得,接花小技自然不在话下。”
“牡丹不同别的。”一直不怎么做声的韩老却说话了,低着头,声音闷闷的,却有着异乎寻常的坚持,“牡丹娇贵,不同寻常的果子花,能接活果子花,却未必能接活牡丹。”
随即又小声嘟囔了一句:“书院又不教莳花弄草。”
虽都是种植,种田与种花却大不相同。农家重耕种,这耕种的,自然不会是不能吃不能喝、只能做富贵人家赏物的花草。在农家,乃至世人看来,种花不过为逐利,花农虽还有一个农字,却与商人无异,且因为花草种植也要占用田地——虽然所占甚微——在读书人人眼中便也成了口诛笔伐的对象,更有那讥讽花农不知力田苦的诗句,将莳花一道等同商家,俱都是舍本逐末的行径。
因此即便是书院学子,也与会接花没什么必然干系,而如襄荷所说的桃李,那是能吃的果子,也属农家。而如牡丹这般不能吃不能喝,只以丽色供人赏玩的,正如韩老所说,是不在书院教授范围之列的。
听了韩老的话,襄荷也没生气,只是玩笑似地道:“试试嘛,不试怎么知道不行?每品不是有三个接头么,三个里面总能活一个吧?”
这话听着像小儿不知天高地厚的妄语。试试?一个接头一两银子啊!若是大户人家的小姐说出这话也就罢了,权当花钱买个新奇,别说三个里面活一个,就是全死了,估计也不会心疼。但兰家这样的人家,买接头自然不是为了玩,任由孩子玩闹,那损失的就是实打实的银子。
韩老脸色当即便不好了。
先前见这小姑娘说话有理有据跟个小大人似的,他还以为她胸有成竹,会好好用这买回去的接头,谁知道,竟也是个花钱买趣儿的?
早说是花钱买趣,他哪里会特意挑好的接头,反正不过是糟蹋,买的人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