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三章 郁闷的李诵(2 / 4)
百人。刘承寿也不管什么道德,一心想学何浩然那样。
这些话要是在以前说,刘承寿不知要面对多少人弹劾。现在就算在堂上的孔望听到后,也仅是将眉毛皱了皱,没多事的意思。
李豫也皱起眉毛,他和刘承寿一样,想的是何浩然那些老路子,想了想说:
“不能让他们组成家庭,没什么制约的确压力有些大。大家都想想办法,看此事应该如何处理?”
当皇上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管全国之人,所有人都是他的军师兼打工仔。朝堂上一番热议后,卢杞可能一时没想到办法,不满地看着刘承寿:
“此事归你管,何将军管的时候就没这些问题,一到你接手问题就出来了?你工部不会想想办法吗?”
刘承寿气得差点破口大骂,要不是这次妇女太少,他也能轻松摆平。
“我招集工部众人,甚至连一些匠师也叫来商议过,此事说难办也不,只需朝廷多派此士兵去监管。这次的事特殊,按何将军那样一比六的兵力根本不行,至少要一比三。”
“一比三?干脆让士兵自己去修路得了,还要养那些蕃俘干什么?”一个三十几岁的将领毫不客气地说:
“何将军以前就说过,投入的兵力不能大,要制定出一套好的制度,让他们从内心上不反抗。以后的兵俘比例还要降低,到一比十才能称为完美。要是刘大人想不出办法,我倒有些主意,不妨对他们好些,比如改善生活、加强对他们的教育等等。”
刘承寿连看这个将领的意思都没有,这些主意他们早就想过,要是顿顿有肉吃,他们身体好了心态不好,一怒之下造反怎么办?再说那样做投资也太大,根本不值得。
在一旁学政事的李适也在想,想来想去都没有什么好方法,一天的早朝就这样过去。回到东宫不久,李诵和韩愈兴冲冲跑进来:
“父王,我们将自行车造出来了。”
李适白了他一眼,两人造自行车的事他也知道,为此李诵还被教训过几次。要是造纸一类的得国神器他还支持,一个铁架车纯粹是浪费铁料。
他没理会李诵,看了眼在一旁的韩愈,想到对方和何浩然在一起的时间不短,将今日之事说出来后问:
“这次的俘虏青壮年太多,四千八百人有大半都是,无法为他们组成家庭,没多少制约,怕那些俘虏修路生怨会造反,你们有何主意?”
他也是报着一试的心态,没想到回答他的居然是李诵。
“父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