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架空 >铁血中唐 > 第五百九十二章 土蕃使臣到来

第五百九十二章 土蕃使臣到来(2 / 4)

什么权力,纯属白领。倡导永贞革新的主要头头,名字就叫王叔文。如果不是特别巧合,应该就是他面前的这位。

何浩然觉得王叔文既然敢搞政治改革,肯定喜欢这方面的东西:

“你知不知道朝廷最近的科举改革?”

知道考试开始,王叔文点下头想了一会才回答:

“草民虽读诗文圣贤书,但用诗书及圣贤书来作为为官教材,一直心存疑问。诗书于国最大的作用,仅仅在于能更好宣传一些东西。一首诗的生命力不容小窥,就如郡王那首己亥岁。让大家更清醒认识到战争的残酷、及对百姓所带来的痛苦。至于诗书在其它方面,只是起消闲娱乐的作用。

圣贤之书绝不能丢,它是教化百姓的纲领,是为官做人的教学。但用此来作为科考教材,来衡量一个人是否具有当官的能力?实在有失偏颇。新科举改革更重视的是个人的管理水平、带领百姓致富的能力。

当一方官员,最重要的就是管理。无论人事公事还是手下百姓,都牵涉到管理。管理不好,地方犹如一盘散沙,再好的政务也开展不下去。百姓温饱之事大如天,看一个官员有没有能力,最主要看治下的百姓能不能解决温饱。当然这样不是很公平,有些地方本就富裕,还得一分为二。在没有实行科举改革前,草民不曾想到这些。这次的科举改革,草民绝对支持。”

王叔文长篇的回答,除何浩然外,周围包括几个将领也被折服。科举改革关系到大家儿孙的前程,武将的后代不一定还是武将,就算是,再下一代呢?所以大家对这次的科举改革都很上心,但哪怕朝廷解释的那些,在有些方面也没王叔文的好。

何浩然一点不奇怪,能忽悠两个大文豪去搞政治改革的人,绝对不可能是庸才。王叔文让他非常满意,对他说:

“你是科举出身,入仕不会有任何问题。只是京畿恐怕一时不容易收复,这样吧!我写封信给你,你去卫州见皇上,皇上会安排你的。”

打发走王叔文,没过多久,他们来到一个岔道。大军像是两支不相识的军队,速度未减,一半的人自动被剥离出来。六万多人的军队被分成两半,各朝一条官道走去。

……

现在的卫州城,比起几年前完成是两个概念。一是地盘,作为一个州城,除开太原等五京外,它在全国能排第一。二是秩序,数十条正街,全画上了斑马线。就算是李适出行,也带头避让行人。有点小遗憾,没有电,无法搞红绿灯。这两种变化,影响到其下十几座县府。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