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九章 不平静的新年(2 / 4)
“冰雪路难行军,估计洛阳郡王不会在年前出兵攻同州。不过攻一些近的地方很有可能,逐渐收复失地。”
杨炎有些脸红,在军事上他差许多人,将嘴闭上没开口。他对何浩然的思想也有所转变,要是换在以前,说不定又会借机踩上一脚。
相比这些各自交流的臣子,李适一家四口很少说话。他拿出一支望远镜试了一会,问李诵:
“你的望远镜做得如何了?”
“十天之内,每个大臣一定能发一支。”
攻破潼关后,李水音没忘记向李适请功,将自己的支望远镜寄给李适,附上制作流程。李适和众臣视为神器,制作望远镜这个艰巨的任务,落到李诵身上。
现在的李诵已长大,今年还算不错,降落伞、热气球之类的东西,赚得一些功劳。但那些东西并不实用,望远镜虽是李水音三女研制出来的,要是李诵能成功复制出来,能赚得更多的功劳。
李适现在也没指望他能学军事之类的,放手让他搞研究,将一个太子,当成科学家来培养,这连何浩然也没想到。
李适叹声说:“可惜外面冰天雪地,要不然你先去长安,有什么不懂的可以随时请教你姑父他们。”
以前王茹慧不想让李诵跟着何浩然行军,觉得又冒险又苦。长安被收复后更危险,见潼关收复,她想将李诵送到何浩然身边学习。现在路上虽安全,却不利于走远路。与李适商量后,只得暂时打消这个念头。她看着李诵,安慰道:
“待雪化之时去吧!反正有你姑父留下的那些书,总还是能学到一些。”
难得父母都同意了,李诵正在想办法,如何才能早点去长安。外面跑进来一个禁卫官,直接来到李适面前:
“皇上,有西水府紧急军情。”
李适看了眼禁卫官手中一支深红色的小竹筒,心中一紧:
“送信的人呢?”
“送信的兄弟倒在城门口,已不治身亡。”
大殿中几百人全部将筷子放下,盯着李适手中的纸条,谁也不敢开口说话。李适直直从龙椅上站起:
“糟了,土蕃的十万大军朝西水府方向行军,可能要进攻那里。大家快想想办法,要如何救援他们?”
全都搞慌了神,杨炎像说梦话似的:
“路上那么厚的积雪,他们怎么会去攻西水府?”
不少人都有杨炎这种想法,有些人想得更深,不过说的全是废话。一个中年将领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