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五章 无法实现的条件(2 / 4)
件说来听听,先说好,我只能答应一般在朝廷已认可的条件,超出这个范畴,那就没办法了。”
“只要唐国公答应,并写书承诺,我们就投过来。”
李正己也知道李晟只有那点权力,开始想派人去卫州,被张伯清说服。张伯清一点不怕这边答应,最后大唐朝廷不答应。李晟要是答应了,何浩然绝对不可能不管。
“第一个条件:我们是平卢军,自然应该回那里去,朝廷必须让我们去范阳,为大唐镇守边陲。”
李晟吸了口凉气,何浩然与李适父子商量,逐渐取消节度使领军之制,改由朝廷统管。现在渐渐开始这样实施了,虽派有当地守将,但并不叫什么节度使。比如李山河守潞州,实职是都知兵马使,官职比刺史还低些。
这件事李晟早就知道,何浩然在救太原时给他说了不少。像这种打压地方军阀之事,他非常赞成。现在有些人也猜到是何浩然的主意,只是何浩然太强势,又站在大局上考虑,谁也不敢将怒火发泄出来。
李晟没说赞不赞成,问出第二件事。
“朝廷曾答应封李怀光为国公,石州之地,论重要性绝不在朔方之下。我平卢军尚有甲兵四万、将领近百,要个国公不过分吧?”
李晟不急,另外十几个将领有些急了。张伯清说的这些条件,件件都是李晟无法答应得了的。不说国公,就算封个县子李晟也没那本事。
“说出你们的第三个条件吧!”
在军师级的人物中,张伯清并不是很聪明的那种。他以为李晟答应了,心里十分高兴。李正己本来想要个郡王,他觉得四万兵,现在大唐又过了最危险的时期,有些过了,劝对方只要个国公。见李晟如此干脆,说出第三个条件:
“大帅重新当上平卢节度使后,无论朝廷的政策如何改变,以后大帅的后代都要继承下去。”
三个条件听完,李晟在心里暗自叹了声,为了能早点打通去长安的路,他诚心劝道。
“这三个条件都已超出我的权限范围,也超出了所有人的权限,只有皇上才能作主,但想来皇上也不会答应。你们想过没有,范阳如今是军事重地,由贾白二位将军在那里防守新罗的进攻。如此重要的地方,怎么可能让一个才归降过来的将领守?”
张伯清呆了呆,他们商量的很多,想的也很多,偏偏地理上的东西他们没考虑进去。李晟说得对,谁也不可能让一个才投降的将领,去守如此重要的地方。要是对方转身就投靠新罗,到时大唐君臣哭都哭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