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架空 >中国误会了袁世凯 > 第一章 站在历史的拐角处 (1)

第一章 站在历史的拐角处 (1)(3 / 23)

府客厅的御案上常置一盒,来客入见奕劻,必将银票金条主动投入,以免去交接时一番你推我搡的虚假客套。

庙堂之上,朽木为官

帮袁世凯搭上奕劻的是轮船招商局总办杨士琦(1862—1918)。

在此之前,主管总理衙门的奕劻恼恨大头同领班军机大臣荣禄走得近,一度通过部下放出话来:“袁慰庭?他只认得荣仲华,瞧不起咱们的!”

的确,袁世凯曾对心腹说:“满员中只有一个荣禄,然而暮气已深。剩下的全是尸位素餐的饭桶。”

1903年,荣禄病危,袁世凯打听到继任者正是奕劻。

为了扭转不良印象,他祭出首席智囊杨士琦。

此人为大头出谋划策,屡建奇功,心机之深不下于徐世昌。如果徐是荀彧,杨便是贾诩。

举人出身的杨士琦早年是李鸿章的幕僚,曾随幕主和洋人签订《辛丑条约》。

彼时,李鸿章已精力不支,懒得与同为议和大臣的奕劻废话。洋人有什么新的动议,他都派杨士琦前去通知。

善于逢迎的杨士琦很快便跟奕劻混熟,为后来的牵线搭桥埋下了伏笔。

即使对纳贿比纳凉还轻松的奕劻而言,杨士琦奉上的也是天文数字。

十万两银票。

内心狂喜的他假惺惺地推让:“袁慰庭太费事了,我怎么能收他的。”

杨士琦淡定道:“袁宫保知道王爷不日必入军机。在军机处办事,每天都得进宫,而老佛爷身边的太监一定会向王爷道喜讨赏,费用很是不小。这点微薄心意不过作为王爷到任时的零用,以后还得特别报效。”

滴水不漏的说辞让奕劻心安理得地收下了巨款。

袁世凯果然说一不二,不但包办了庆府的婚丧嫁娶、子孙满月,还定期馈赠三万元的“生活费”。

回报也很丰厚。作为直隶总督、北洋大臣的袁世凯,借奕劻之手,缔造了一个“天下督抚半出于北洋”的晚清政局。

透过窗户,望着进进出出的官员、商人和文士,袁世凯的嘴角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冷笑。

所有人,为了各自的利益集合到一起,将袁府这场寿宴变成了一座舞台。

一年前的舞台是奕劻的七十大寿。他一面宣布禁止收礼,一面暗备账册,将之分为“福、禄、寿、喜”四个级别,按礼金多寡分别入账。一些财力不济的官员送的寿屏和小红包则打入别册,压根儿进不了主人的法眼。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