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架空 >中国误会了袁世凯 > 第一章 站在历史的拐角处 (1)

第一章 站在历史的拐角处 (1)(7 / 23)

洞而言,废科举可谓晚年最华丽的一次转身。

此事由袁世凯牵头(直隶总督),张之洞出面(士林楷模),四个省部级高官联衔,声势浩大。

无论过渡如何平滑婉转,终结延续了一千多年的取材标准,还是对世道人心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冲击。

山西籍举人刘大鹏,在一富商家担任塾师近二十年。废科举的噩耗传来后,世界观崩塌了。

在日记中他哀号道:

早上起来,心若死灰,看得眼前一切,均属空虚,无一可垂之永久;词章之学,无人讲求,十年后恐无操笔为文之人矣;同人之失馆(失业)者纷如。嗟乎!士为四民之首,坐失其业,谋生无术,生当此时,将如之何?

其实,刘大鹏所幻灭的,正是袁世凯所希冀的。

“发展现代教育,培养新式人才”云云只是表象,对大头而言,废科举的意图只有一个——粉碎中国式成功学。

由于中国不出产萨特,没人告诉草民“他人即地狱”,因此每个人都生活在他人的评价体系里。

事实上赌场里哪有什么“成功”可言?我们被蛮横地剥夺了“不想成功”的权利,还被嘲笑为废物——人们默认凡是“成功”的就是值得追求的,这种逻辑还真是天下无敌。

更可怕的是,你因社会而变态,社会因你更变态。

《金锁记》里的曹七巧年轻时蕙质兰心,渴望自由,追求真爱。可惜因家境贫寒,父母将其作为利益交换的筹码嫁给了先天残疾的姜家二少爷。

结果,上一页你还对她抱以同情,下一页她就变成了刻薄的怨妇,将自己的爱情悲剧又施加给女儿长安。

人人都是受害者,人人都是凶手,齐心协力地造就了这出不知伊于胡底的共业。

亚当·斯密早就说过:“正义和道德是两回事。正义是支撑一座大厦的柱子,道德则是这座大厦的装饰。”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正义其实很简单,是谁的归谁。因此,偷民权、贪民膏可谓世间最不义之事。而不以为耻,反倒津津乐道“天子之怒,伏尸百万,血流千里”,就更令人作呕了。

没有人甘于下贱,只有人不得不下贱。所谓的劣根性,绝非人性之必然。尊严,是被谁剥夺的?

好的社会能祛除黑暗,激发纯善,反之则只能带来绝望和堕落。久之,真理被嘲笑为迂腐,良知被讥讽为无用,只有金钱才能令人感觉安稳,衡量成功与否。

于是你幻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