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架空 >中国误会了袁世凯 > 第一章 站在历史的拐角处 (1)

第一章 站在历史的拐角处 (1)(9 / 23)

便传至院外。

反观袁世凯,信奉“表扬一个人要用公文,批评一个人要用电话”的他对人才的挖掘和利用可谓不择手段。

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凡有一技之长,均不惜金钱权位,必先网罗而后快。

道德,反而不是其考虑的重点。因为大头清楚,道德往往是拿来表演的。

因此,当德才不能兼备时,宁可要损友的管仲、盗嫂的陈平,也绝不养一团和气无所事事的老好人,毕竟北洋集团不是废柴联盟。

如此公正公开的用人机制,百年后大改履历的体制内“神童”们肯定是混不下去的。

窗外又是一阵喧闹——袁世凯的两大财神梁士诒(1869—1933)和周学熙(1866—1947)到了。

广东人梁士诒小时候就放过狠话。

一次,塾师让学生们谈谈理想,大家的回答都很积极健康,可到了梁同学这气氛就不对了:大丈夫生天地间,不为英雄,便当为流寇。

老师咋舌良久,退而告其父:“贵公子将来取得的名位,将不在萧、曹(萧何、曹参)之下。公宜适时抑之,使不入邪途。”

1894年,梁士诒高中进士,任翰林院编修。戊戌变法时,曾劝梁启超道:“中国今日非变法不可。但若轻举妄动,一击不中,必生他变,转成痼疾。”

梁启超无言以对。

1903年,清政府举办第一届经济特科考试。梁士诒在策论中对历代币制如数家珍,论据则多援引各朝祖训,以塞顽固派之口,可谓用心良苦,终于赢得阅卷大臣一致首肯,拟录头名。

可惜,顽固派还是跑到慈禧那告了一状:“中榜者大多是革命党。尤其那个广东的梁士诒,‘梁头康尾’(康有为原名康祖诒),其人可知。”

慈禧平生最恨康梁,梁士诒要怪也只能怪爹妈取错了名字。

不过,有储才大户袁世凯在,落榜只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经此一劫,梁士诒声名远扬,大头特意让广东同乡唐绍仪出面,邀请他加入自己的幕府,梁欣然应允。

自此,从北洋编书局总办到邮传部(总管铁路、电报、电话和邮政)铁路局局长再到创立交通银行,梁士诒辗转腾挪,长袖善舞。每月从铁路局收入中提取80万元交给袁世凯,成为不折不扣的北洋钱袋子。

然而,袁世凯更器重的还是故交周馥之子、实业家周学熙。

周学熙之于袁世凯好比盛宣怀之于李鸿章,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