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站在历史的拐角处 (2)(2 / 19)
排好的话托儿,毕竟生活在权谋大国,一切皆有可能。
熊秉坤顺势激动道:“早晚都是死,名单已在瑞澂之手,与其等死,不如一搏(晓之以理)!安徽的徐锡麟,同盟会的汪兆铭,一个刺巡抚,一个炸摄政王,一个死一个生。然而,无论成败,报馆刊登他们的事迹,坊间流传他们的照片,何其荣耀(动之以情)!况且,我们合力进取,并非没有胜算。若革命成功,那诸位就是誉满天下的民族英雄,光宗耀祖(诱之以利)!”
群情激奋了:“大丈夫能死个惊天动地,虽死犹荣!”
同盟会胼手胝足造了二十年反也没成功,瑞澂用了不到二十天就逼反了武汉新军,真可谓君要臣反,臣不得不反。
工程营的同志统一了意见,熊秉坤立刻去邻近的二十九标第二营,找到营代表蔡济民。
蔡排长正躺在床上蒙头大哭,想是刚刚得知杨洪胜等人的噩耗。
听说熊秉坤要起义,蔡济民擦干眼泪,振作精神,当即唤来附近的三十标的同志,共同议定了起义时间——当晚七点。因为有杨洪胜之前送的几盒子弹,熊秉坤等人信心十足。
纸包不住火,尤其包不住怒火。新军内部要暴动的小道消息,开始在中下级军官中风传,空气里弥漫着躁动与不安。
傍晚,队官罗子清搔首踟蹰地走进了熊秉坤的营房。
“听说今晚起事,要排满杀官?”
“排满是肯定的,杀官为了夺权。管带以上,估计都跑不了!先前安徽、湖南的军队起事失败,是因为有我们湖北第八镇在。只要我们湖北起事,各省必定响应,谁敢反对,必死无疑!”
罗子清沉默了,半晌方道:“大家都是汉人,今晚我外出,有事你们多担待。”
一个队官请一个正目“担待”,放在平常,是难以想象的。
首义第一枪
晚上七点,例行点名完毕,工程营的士兵回到营房,拿出枪支待命。
出于好心,熊秉坤找到拜把兄弟陶启元,对他说:“你哥哥陶启胜一向不合群,得罪了不少人。他又是个排长,大事一起,性命堪忧。我不忍见你兄弟离散,你去劝劝他,让他起事之际万勿出头。”
陶启元心下感动,赶忙找到哥哥,说明缘由。
谁知陶启胜不但不领情,反而像发现了新大陆般一跃而起,叫上两个卫兵就去各棚查验。
陶启元暗暗叫苦,只得回去找熊秉坤。
陶启胜进了三棚宿舍,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