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甲午风云 (1)(11 / 24)
,一个洋员冲进定远的军官餐厅,用英语喊道:“The Japanese are insight,sir!”(“先生们,发现日军!”)
那些年,一起意淫的定远
丁汝昌登上飞桥(观测平台),接过下属递来的望远镜,看了好一阵才缓缓放下。
利用浅水优势,使海战在大东沟附近爆发,显然对机动力不强的北洋舰队有利。然而,登陆还在进行,果真如此,运兵船势必遭到荼毒。
丁汝昌没有忘记此行的任务,长期以来的压抑也化作满腔的愤怒。
他下令起锚,迎战日军!
其实,伊东佑亨比丁汝昌还恐惧,他面临的毕竟是一艘长95米、宽18米,装备4门305毫米克虏伯巨炮,编制360人的庞然大物(定远)。
要知道,“捕捉定远”一直是日本小孩最钟爱的游戏;要知道,军歌《定远还没有沉吗》在东瀛传唱已久;要知道,直到公元2000年,中国才首次出现吨位超过定远的军舰。
为了克制定远,日本专门发行公债,请法国设计建造了“三景舰”(松岛、严岛和桥立,为日本著名的三景)。
旗舰松岛,为了跟定远的巨炮较劲,极为勉强地安了一门320毫米的主炮。
问题是人定远吨位7500,它还不到4300。66吨的主炮往上面一放,比大头娃娃还滑稽。
头重脚轻的设计导致主炮转动时舰体会侧倾,遇到恶劣海况更是不敢转,否则会翻船。
一系列问题使得十分钟一发的理论射速降低到一小时一发,主炮完全成了摆设。
反倒是两舷各六门的120毫米阿姆斯特朗速射炮在实战中发挥了作用,每分钟5发的射速打得清军满地找牙。
这就涉及到阵型问题。
许多事后诸葛亮把黄海之败归咎于丁汝昌不懂海战,采用了愚蠢的阵型,其实是以蠡测海。
PC游戏《大航海时代》上来就教玩家“T字打法”,即海战时尽量使舰队横排成T上面的一横,以密集舷炮攻击敌军。反之,如果你首尾纵列成T下面的一竖那就悲剧了。
由于火炮密布军舰两侧,故传统海战打法非常单调。交战时双方都排成一横,一舷射完后调转船头射另一舷,射完的一侧则借此装弹,周而复始。
19世纪中叶,铁甲舰的出现改变了海战的格局。
1866年的利萨海战,交战双方意大利和奥地利都编有铁甲舰。意大利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