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架空 >中国误会了袁世凯 > 第六章 戊戌反政变 (1)

第六章 戊戌反政变 (1)(15 / 24)

得意道:“你看,袁有此语,还不能用吗!”

毕永年只好道:“既如此,先生想让我做什么事?”

“我想让你到袁世凯的幕中去当参谋,监督他。”康有为试探道。

“我一人在他幕中何用?袁若有异志,我也制不了他。”毕永年还是觉得不靠谱。

康有为终于交底:“我给你一百人,等袁世凯兵围颐和园时,你带着他们奉诏把太后抓起来就行了。”

至此,康党的政变计划终于浮出水面。

第一步,9月20日袁世凯请训时,光绪面付朱谕一道,以荣禄密谋废君弑君为名,令袁世凯回津率所部兵马擒荣,就地正法;第二步,封禁电报铁路,以专列载袁部入京,一半围颐和园,一半守紫禁城。

显然,计划得以实施的关键在于袁世凯和毕永年,但归根结底还是在袁世凯。一旦大头首肯,康有为将上奏光绪,请旨发动政变。

毕永年还在迟疑,康广仁和梁启超推门而入。

坐定后,梁启超道:“此事兄不必再疑,务请大力担当。”

见毕永年没有回答,梁启超激了一句:“兄敢做此事吗?”

“有什么不敢!但我要好好想想。而且,还没见过袁世凯,他是什么样的人,我还不知道。”

“袁世凯大为可用,然则兄能答应此事吗?”梁启超急于要他做出一个慷慨而坚决的承诺。

其实像毕永年这类江湖侠士,远比知识分子重诺,但正因其言必行,反倒不轻易允诺。

见康广仁不爽的表情已经写在脸上,毕永年只好道:“此事我终不敢独力承当,为何不催佛尘(唐才常)进京商量?”

康、梁大喜,连说“好极了”。但又表示想于数日内发动此事,等唐才常恐怕不及。

踌躇片刻,四人来到隔壁房间,找正在病休的谭嗣同商量。

谭认为稍缓时日无妨,如果唐君前来,则更为安妥。

梁启超立刻表示赞成:“毕君沉毅,唐君深挚(深切真挚),可称两雄。”

毕永年知道这是面子上的恭维,连说不敢当。

康有为道:“事已定计,你们加紧调兵遣将吧!”

于是,两封快电飞往湖南,要唐才常火速进京。

秀才造反

9月17日,见杨锐迟迟没有回应,心急如焚的光绪通过林旭带出第二份密诏,并发布上谕,督促康有为速赴上海督办《时务报》。

离京,有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