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架空 >中国误会了袁世凯 > 第六章 戊戌反政变 (1)

第六章 戊戌反政变 (1)(5 / 24)

之洞、荣禄和裕禄。

光绪试探地提了下翁同龢,奕訢条件反射般垂死病中惊坐起,把多年来对翁阻挠洋务、盲目主战的积怨瞬间爆发:“聚九州之铁不能铸此弥天大错!”

五月,奕訢去世,光绪正式向慈禧摊牌。

两人做了一笔政治交易:慈禧默许光绪变法,光绪则将翁同龢炒鱿鱼并裁撤督办军务处。

使慈禧决意搞掉翁同龢的是军机大臣刚毅(1837—1900)。

此人之反动举世罕见,曾有“汉人一强,满人必亡”“宁赠友邦,毋与家奴”等语录传世,嚣张跋扈。坊间传曰:自言自语刚枢密,独断独行翁相公。

刚枢密决非《走向共和》里粗俗无知的形象,心思细密的他曾为庆贺太后大寿特意制作了十二面镂花雕饰的精美铁屏风。

问题是中外馈献堆积如山,慈禧早已麻木,任何奇技淫巧都激不起她半点兴趣。为了引人注目,刚毅狂洒银子,买通太监,将屏风放在内宫太后的必经之处,果然引起了慈禧的注意,下命将之移置寝宫……

奕訢死后留下的权力真空促使刚毅刚猛起来。他串通李莲英在慈禧面前各种构陷,终于拱翻了翁同龢。

宦海冲浪

1898年6月11日,光绪颁布《定国是诏》,拉开了戊戌变法的大幕。

两天后,署理礼部侍郎徐致靖保奏康有为、张元济、黄遵宪、谭嗣同、梁启超为“通达时务之材”,光绪意欲召见,翁同龢再次虚与委蛇。

也是最后一次了。

6月15日,翁同龢的生日。

凌晨1点,窗外下起了绵绵细雨,“喜而不寐”的翁同龢索性起了个大早,向空叩头后入宫。

宦官传旨让翁勿入,而令和他一道前来的同事进见。

等了一个小时,同事出来告退,宦官宣读圣旨:翁同龢着即开缺回籍。

罪状有两条。

第一,近来办事多不允协;第二,喜怒见于辞色,渐露揽权情状。

一代书法大家翁同龢从此告别了政坛。

曾几何时,他因平反杨乃武与小白菜的冤案闻名于世,以为能大展宏图,再造玄黄。现在想来,上天早就用一件事提醒了他:其实,你什么也做不了。

那是一次针对洋行的借款。户部一位下属悄悄告诉翁同龢,说经办此事的人吃了不小的回扣。

翁同龢勃然大怒,当即奏明光绪,要求严查分食回扣者,以肃朝纲。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