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架空 >中国误会了袁世凯 > 第七章 齐鲁戡乱 (1)

第七章 齐鲁戡乱 (1)(8 / 24)

传教士近200人、中国教民及其家属1万多人,成为当之无愧的绞肉机。

替毓贤收拾烂摊子的是袁世凯。

之前,他带着武卫右军移防德州,监视刚刚占领了胶州湾的德军。

这真是一纸及时的调令。如果继续在天津窝着,等庚子事变时,估计就跟聂士成一样为国捐躯了。

离津前,由徐世昌、王士珍等近五十人组成的写作班子刚刚完成了两本合计四十万字的巨著:《新建陆军兵略录存》和《训练操法详细图说》。

由于是上达天听的“奉旨著书”,袁世凯格外重视,同幕僚字斟句酌,反复推敲,终于完成了这两部西法练兵的扛鼎之作,既总结了几年下来的练兵经验,也奠定了近代中国陆军的军事理论基础。

慈禧览后,慈颜大悦,又念及袁世凯在戊戌政变时的效忠,颇为感动,便决定给他压压担子。

于是,袁世凯顺理成章地荣膺封疆,担任山东巡抚。

这一年,他四十岁。

尽管接手的是一块荆棘丛生的是非之地,但有危才有机,才有放手一搏的舞台。

在大头看来,毓贤纯属二到不可理喻。

不是所有的大鼻子都一个鼻孔出气,洋人间的利益冲突其实远大于同清廷的矛盾。

结果毓贤逮住蓝眼睛就砍,为了提高效率还诱骗到一处聚歼,直接把洋人从各怀鬼胎逼成了同仇敌忾。

招抚、利用义和团更是笑话。义和团除了杀洋人,主要爱好还是打砸抢。集体无意识一旦从潘多拉魔盒中放出,神也控制不住狂欢的走向。

袁世凯透过乱象看本质,一上任就抛出个直指根源的问题:积怨从何而生,公愤因何而起?

可能你会说:“这还用问?教民欺负良民呗!”

袁抚台说:“错!这只是表象!真正的原因是,摊上这么庸懦的父母官,再善良的教民也暴走了。”

精确的结论得益于科学的调研。

当袁世凯要密查某事或某官时,总是先派一人下去,再派另一人去同一地点查同一目标。两人都对他直接负责,彼此不知有对方的存在。

若所查结果互不相同,就再派两人分头去查,以资对照。对查报属实的给予奖励,隐瞒谎报的施以严惩。

后来,袁世凯经常将此心得同下属分享:

做长官最要紧的是洞悉下情,只有这样,才能举措适当。如果受着下边的蒙蔽,那就成了瞎子,哪有不做错事的?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