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改革权斗两手都硬 (2)(1 / 5)
样出乱子,被政敌抓住把柄。
更深层的原因在于,袁世凯相信,公知能倒逼改良就不错了,根本亡不了清廷。
不怕走在黑夜里,就怕心中无阳光
这是一个戾气越来越重的国家。
公知间的对掐已经从文斗发展为武斗。
政闻社在东京举行成立大典时,同盟会的好打手张继(曾声称“革命之前,必先革革命党之命”)率领几百号党徒操着家伙前来砸场。
他对着正在演讲的梁启超用日语大喊了一声:“马鹿(笨蛋)!”众人便争先涌上讲台,举起手杖开打。
一直以来,袁世凯都在思考一个问题:天朝究竟是什么?
对革命党来说,很好回答:“天朝嘛,革命的对象。”
但在大头看来,天朝其实是一个黑洞。
它吞噬一切伟大的情怀、崇高的理想,以及所有的愤怒和不屈。
多少反抗者被它融为一体,多少牢骚客被它点滴磨平。它张开血盆大口,向站在它对立面的人狞笑,并时不时地吸气。
面对这样一个怪胎,围观、呐喊、暴走、暗杀,终究只是徒劳,只是重复二十年前的人们早已重复过的事。
亡清,是一场斗智斗勇的持久战,是比“当湖十局”还精彩的棋局。而你的对手,深不可测,是道策、秀哉、吴清源和李昌镐的合体,还开了挂,稍有不慎,满盘皆输。
因此,得寸进寸、避首击尾、偷天换日、夺取军权的“潜革命”才是亡清之正道。
然而,人间正道是沧桑。
1907年9月,袁世凯和张之洞奉调入京。
继任直隶总督的是袁世凯的心腹杨士骧。
此人智商不在其弟杨士琦之下,初被李鸿章保荐为直隶通永道(辖永平府和通州、蓟州等八县),追随袁世凯后,迎合幕主心理,曾进“隆中对”一则:曾文正(曾国藩)首创湘军,其后能发扬光大者唯左湘阴(左宗棠)与李合肥(李鸿章)。湘阴好说大话而不务实,所以平定新疆、班师回朝后便交出兵权,致使昔日纵横千里的湘军成了案头上的摆设。合肥掌握淮军,连年事故频发,于是尚能维持一时。今公继之而起,若能竭尽全力,扩练新军,坐拥到底,则朝廷必然望北洋如泰山北斗。他时同曾、李争一日之短长,南皮(张之洞)又算得了什么?
说到了大头心坎儿上的杨士骧一路高升,成为袁党中的头号人物。
可惜,事实证明,此人善于